有效的亲子陪伴,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发展,多数爸爸没做到位
文丨大白奶爸(文章原创,版权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里,对于孩子的教育大部分都是有母亲来监督的。无论是孩子的生活,还是孩子的学习,母亲们都要为孩子一一地把关。
因为许多男性在结了婚以后都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赚更多的钱,为家庭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所以他们大部分的精力都在自己的工作上。这就让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了一定的角色缺失。

2017年由平安人寿联合多家机构共同推出的《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报告就显示,在超过一半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亲。父亲无论是在周日,还是在周末,陪伴孩子的时间都远远少于母亲。
除此之外,调查还指出,父母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很多时候都很难做到有效陪伴。这是因为他们即便是守在孩子身旁,也不会和孩子进行任何的互动,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这种陪伴其实是很难起到真正作用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并没有进行实际意义上的沟通。

对于孩子的陪伴,家长们不要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多大的影响。要知道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每一个阶段父母都是不可缺失的。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是有很大的重要性的。
根据科学研究显示,充满爱的环境绝非是一种非必要的附属品,而是大脑的培养基础决定着大脑生长发育的潜力。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优质的陪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在成长期间大脑各个功能的发展的。
而亲子陪伴并不是目标,它是一种方法和途径。
父母去陪伴孩子并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陪伴,而是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尽量的和孩子沟通,让彼此之间有着一定的了解。
而在这期间,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也应该做出一定的反应,只有孩子得到了父母及时的反映,他们才认为这是一种陪伴,亲子之间才会因此有了一定的联系。这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在陪伴中,他们才能够对父母的行为和要求有所了解,对亲子关系才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还有调查研究显示父亲对于孩子的陪伴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父亲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缺失的一块,更会影响着他们今后在角色认同这一块的发展。甚至对孩子今后的人格以及生活方式有着其他人不能实现的影响。
孩子在成年之前,会分为三个不同的成长阶段,在这三个不同的成长阶段中,父母需要使用到的方法和态度也是不同的。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陪伴孩子度过这三个成长阶段呢?
- 零到六岁时
在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对孩子建立起一定的概念,让他们知道是非。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放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里。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个容易理解。与此同时,在这个阶段的时间内,父母对孩子的约束不要太多,尽量多陪他们玩,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父母和父母交流。培养他们的温暖感。
- 六到十二岁时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那就是学校。在这个阶段,无论是表扬或批评都起到暗示教育的作用。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尽量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暗示。多对孩子进行一些正面的评价,孩子们便会从正面评价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或者是表现进行一定的改善。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向他们传递更多的正影响和正能量。

- 十二到十八岁时
这个时候孩子们正在走上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道路。他们对于自己的内心也有了更多的把握,如果父母们想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就要多尊重他们,把他们放在大人的角度去对待。自己如何和成年人说话,这个时候就要如何和自己的孩子说话。
无论孩子处于哪个阶段都少不了家长们的陪伴,而家长们在陪伴时也要注意自己陪伴的方式和态度。

因为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的影响到孩子。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那么就多出出一点时间陪伴他们,在陪伴的同时也多付出一点时间和耐心。
我是大白奶爸plus,有什么育儿难题或者经验,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留言,一同探讨一起进步,做更好的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