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越来越没有意义,别人亲子阅读变父母共读,这样做最合适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同学相继都当上父母之后,同学聚会的内容也从谈工作、谈娱乐转移到谈育儿上面。不管男生还是女生,现在坐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上次同学聚会,一个新手爸爸无意中提起了一本绘本,其他同学纷纷响应,对其中的情节都能说出个大概。
“暗号”对上了,大家都很开心,这位同学随后又摇摇头说:“现在都主张亲子共读,我和我爱人翻了好多遍的绘本,烂熟于心,可孩子竟然不爱看,真是头疼。”他的观点再次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都表示,家中绘本堆积如山,可是亲子共读却变成了父母共读,孩子根本不爱看,还有人提出质疑:亲子共读还有意义吗?

阅读的好处有目共睹,简而言之,阅读就是储智,阅读就是阅世,阅读就是阅人,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将是孩子成长的源动力。
而亲子共读自然也有其独特的贡献:首先,亲子共读是增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在阅读中通过肌肤接触以及话语交流,都能增加孩子与爸爸妈妈的亲密感,使孩子收获安全感和信任感。
其次,通过父母的解读和帮助,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给孩子带来满足和快乐,丰富的阅读经验和逐渐增长的认知能力,也会丰富孩子的艺术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拓展能力等。
再次,亲子共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一对一的形式,孩子在阅读时注意力更为集中,是训练和加强其专注度非常好的方法。以亲子共读为契机,也能引导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能保持做事的专注度。
最后,亲子共读的过程,也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与父母的互动,通过绘本所学到的人际交往知识、对社会的基本认识,实际上是开启了孩子的社会化功能。

亲子共读沦为父母共读,既浪费了钱财和资源,也没有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反而成为了父母繁重的负担,要想避免出现这样的尴尬,父母需要掌握这些共读技巧。
1、 切忌揠苗助长,学前爱阅读即可
在教育焦虑蔓延的今天,家长习惯于将孩子早早地就放在教育起跑线上,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成长特点,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揠苗助长的倾向。一位孩子3个月的宝妈在后台问糖果妈妈,3月龄可以给孩子看什么书呢?这位宝妈未免有些太着急了。
3个月的宝宝还在吃了睡、睡了吃的阶段,宝妈也应该保证自己充足的休息,这个时候给娃共读,实在没有必要。按照宝贝的月龄发展,3、4个月的时候正在学习翻身,6、7个月会独坐,8、9个月会爬,共读显然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但你要求8个月的宝宝安安静静坐下来听书,肯定是不合实际的,3个月更听不懂妈妈在讲什么。从时间上来说,在孩子入小学前能养成爱好阅读的好习惯,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家长千万不要揠苗助长。

从很小的时候,家长就愿意拿自家娃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如果说对身高、体重的焦虑还可以理解,那么对阅读书籍的数量攀比则为之过早。有的孩子三岁就已经熟读唐诗三百首,还能声情并茂地表演,而自家孩子却连完整地复述一个故事都成问题,从而让父母产生焦虑。
焦虑之下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填鸭式阅读和形式化阅读。即父母大量地、反复地给孩子读书,或者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其耳边“唠叨”,而不管孩子是否爱听,只把认为是父母该做的事情给做了,就算完成任务,其结果肯定是父母共读了。
再就是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接纳能力认识不够,和孩子共读没有互动,也没有留心观察孩子对哪种类型的绘本感兴趣,只是父母在读,这就流于形式了。从形式上来说,爸妈对共读操之过急,容易过早耗尽孩子的阅读兴趣,也浪费了大量时间,得不偿失。

不少父母将绘本“神圣化”了,认为绘本是用来读的,只能高高捧起,不能随便玩耍“亵渎”,因而将绘本保存的很好,不到孩子阅读的年龄不拿出来看。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主义。
家长不妨就把绘本当成孩子的一种玩具,引导娃让他早接触。现在绘本的材质很多,有布书、木板书、有声书、厚纸板书、塑料书等,选择撕不烂的书,就和宝宝的玩具放到一块儿,让孩子从小就去摸、翻,甚至撕咬,怎么折腾都可以,让他感受到绘本的存在。
等到他感兴趣的那天,会自己用小手去指图案,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开始共读时光了。把书本当成玩具,孩子从小接触,不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也不会受形式的束缚,想玩就玩,想读就读。

4、 营造安静愉悦氛围,不带负面情绪
良好的亲子共读,也是父母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在共读前需要营造一个安静愉悦的氛围,创造家长和孩子共读的美好环境,提供条件支持。在时间上并不拘泥于睡前,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家长也有时间,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共读。
在共读中最忌家长存在负面情绪,有的家长把阅读当成了任务,不是敷衍了事,就是带着气来共读。家长是亲子共读的引导者,会把这种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的,阅读并不快乐,还要看父母的脸色,这样的共读宁可不要。
父母尽量不要把工作上的不良情绪带回家,在亲子共读前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完全放松的状态进入到和孩子的共读中,以愉悦的心情阅读,才能收获丰盈的精神食粮。
5、 既提倡亲子共读,也主张娃自主阅读
在孩子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家长可放手让娃进行自主阅读。孩子通过自主阅读,自行掌握书中奥义,逐渐过渡到独立阅读和思考阶段,最终养成爱好读书的良好习惯。
父母可先让孩子自主阅读他很熟悉的,字数较少的书籍,循序渐进。也可以由父母先读一段,然后让孩子接着读下去。对拼音有所掌握的孩子,还可以借助这一工具攻克稍难的书籍。
虽然亲子阅读肯定有其独到之处,但家长还是乐于看到孩子自己主动捧起书来读,自主阅读象征着孩子的阅读水平在提高,也能锻炼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亲子共读并不矛盾。
6、 共读是相互的,孩子也要讲给父母听
之所以很多父母觉得绘本是给自己买的,是因为他们总是单方面地讲给孩子听,却忽略了孩子的“反讲”行为,也就是让孩子讲给父母听。共读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让孩子复述绘本内容,既是在考验他的记忆能力,也在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复述不需要一字不差,甚至允许孩子有自我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孩子,娃就会把绘本给“读活”了。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中,亲子共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父母要通过掌握一定的技巧,戒骄戒躁,才能和孩子共同收获亲子共读的胜利果实,你学会了吗?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