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习惯化效率,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孩子未来的智力发展
婴儿的智力发展问题一直以来都被家长们所关注。自己的孩子拥有高智商是共同的愿望。
婴儿智力的高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我们一直都有提到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一般指的是父母的基因遗传,后天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

一个人的智力并不是天生就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某些因素而发生改变的。
也许有人不赞同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看看是否如此。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某个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差,在经过补习和他自己的努力之后,他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一下子变得很好了。
这就是一个常见的智商变高的表现。
我们有一些成年人喜欢通过小婴儿的某种表现来''预测''孩子未来的智力是高还是低,有些是没有依据和数据研究支持的。

比如有人通过孩子的头型来判断孩子的智力是高是低,这就不太科学了。
不过,宝宝的有些表现是可以给我们传递一些他的思维大脑发育信息的。比如习惯化!
说到习惯化这个词,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习惯化?也就是习惯化的概念是什么?
习惯化是一种学习过程,指儿童重复地或持续暴露在刺激物(比如玩具、声音、光线等)下会降低其对刺激物的注意力。
当我们刚开始给宝宝玩一种玩具或者是看某张图片时,他会非常有兴趣,就会很专注。但是,如果我们每天都给他玩同样的玩具或看同一张图片时,他便不再会集中注意力到那个玩具和图片上面了。

这就是一个习惯化的过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宝宝对事物的熟悉程度越来越深的话,他对事物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小。
相关的研究者认为,习惯化的效率与孩子后期的认知发展有关。比如对复杂性事物的偏爱,对环境的适应性快慢,解决问题的速度,获取信息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