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2岁前婴儿的情绪,培养高情商宝宝,父母要做好3点
自从生了孩子之后,表妹的一切生活几乎都围绕着孩子,她跟我的聊天话题也逐渐由日常的生活的各种变为孩子的日常。最近她又在微信上跟我吐槽自己的孩子,她觉得孩子实在是太难带了,经常是阴晴不定,前一分钟还好好的,下一分钟就开始大哭大闹。之前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候还非常的听话,但是一到父母身边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孩子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在想什么,自己完全不知道。

表妹家的孩子才刚刚8个月,即使这么小他也已经有喜怒哀乐了,很多孩子越小喜怒哀乐越不定,家长们非常的无奈。表妹的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当中都出现,作为父母的,捕捉不到孩子的各种情绪信号,就不知道怎样与孩子相处,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是满满的挫败感。
0到2岁孩子情绪发展的时间线
一,高兴
6个月之前的孩子,面对熟悉的人经常会微笑或者是大笑,这种微笑主要是表现他们的熟悉感或者是幸福感。等到10个月以上的孩子,他们就能够根据情绪的不同变化展现出不同的笑容,即使是面对不熟悉的人,他们也会用微笑表达出自己的友善。
二,愤怒和悲伤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有愤怒的情绪,基本上除了高兴之外,孩子最早会表达的情绪是愤怒,而且在两岁之前,孩子的年龄越大,他的愤怒也就越多。
三,恐惧
孩子的恐惧感主要是在他7个月以后才会产生的。在孩子身上比较常见的恐惧是面对不熟悉的人所展现出来的恐惧感,然后就是对于高度的恐惧。孩子小的时候恐惧主要是用来保护他们自己的,他们可以把探索的范围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对于那些不熟悉的事物,因为恐惧的心理会让他们停止前进。
四,自我意识的情感
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情感,孩子一般在一岁半以后才会出现。通常的表现是孩子会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会感觉到羞愧和尴尬,还会产生内疚和同理心。

孩子怎样进行情绪学习和自我调节?
一,观察和模仿
当4个月左右的婴儿注视着父母发出微笑的时候,他们也希望能够看到父母的脸上露出同样的笑容,给予他们同等的反馈。慢慢的他们会根据家长的面部表情和声音动作,体会家长所发出的情绪,对于情绪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模仿他们逐渐能够面对不同的人展现出不同的情绪。等到孩子长到9个月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共享的情绪,他们能够理解家长的情绪也知道家长能够跟他们产生共情。
所以父母不管在面对多大的孩子的时候,都要予以积极的情绪回应,让他们能够通过家长的表现,去理解不同的情绪,等到一岁半左右孩子基本上就能对不同的情绪产生不同的认识,像我们所说的,他们已经会察言观色了。
二,情绪自我调节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非常有限。但是后来他们就能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父母经常埋怨的前一分钟,孩子还积极的回应家长,但是下一分钟他们却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这种多变情绪不能够理解,其实他们正在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前一分钟受到的刺激过度,他们的下一分钟就试图通过自我调节让心情平静下来。

忽视孩子的情绪信号会怎样?
一,无表情实验
英国的一个著名的纪录片《孩子的异想世界》当中记录下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实验当中所有的家长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当中不给他们任何的回应,一开始孩子观察到家长木讷的反应,会更加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后来他们发现家长依旧如此,他们的情绪就崩溃了,一直哇哇大哭。这个实验就表明在父母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一定要跟他们进行情绪的表达,这样才能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连接越来越紧密。
二,父母有抑郁的倾向
孩子在出生3到6个月的时候,母亲的心理状况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妈妈如果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妈妈,那么她的孩子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发育都会比较健全,甚至连说话速度也会更快,而那些有抑郁倾向或者是已经确诊抑郁症的妈妈,他们的孩子经常的表现就是从来都不愿意笑,也不愿意表达。

父母要做好这3点
一,给孩子积极的回应
如果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情绪比较敏感,而且回应比较积极,那么孩子也就更容易了解情绪,他们的情商也会更高。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情绪不重视,也不愿意积极的回应,那么就非常不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都会比较弱。所以说家长应当积极的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甚至可以与孩子玩一些情感交流方面的小游戏。
二,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9个月大的孩子就会对父母的离开产生分离焦虑。虽然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家长也应当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让他们不要出现焦虑或者是消极的情绪。孩子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注,让他们增强对家长的信任感。
三,做好社会参照工作
父母应当教会孩子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应当给予怎样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回应。

虽然婴儿时期的孩子不会跟家长进行语言上的表达,但是只要家长能够细心观察,你就能够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