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试试这么做
1.还原书中情感
有段时间,儿子迷上了听火火兔讲故事,每天都要播放。我边听边想,为什么播音员读得那么动听又有画面感?听了几次后,我顿悟了,他们是微笑着读的,而且语速较缓慢,我试了下,微笑慢读出来的声音果然比面无表情快读出来的悦耳。对于不涉及情感变化的文字,微笑慢读;对于承载情感的语句,尤其是对话,家长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使用丰富生动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声调、快慢适中的语速,尽力表达书中角色的情感,如高兴、悲伤、痛苦、愤怒、不舍等,这样能让孩子尽力形象感知书中内容,也能于无形中帮助孩子理解每个词语描述的情绪之表现形式。
2.加入立体活动
在可能的情况下,结合书本的内容,提供一些立体的活动。比如,读《好酸好酸的柠檬呀》,可以准备好柠檬,让孩子认识柠檬,切片以后请孩子舔一舔,感受柠檬的“好酸”,还可以做一杯柠檬蜂蜜水,让孩子体验甜甜中带点儿酸。读《早起的小鸟》,准备一盘子草莓,和书中的小鸟以及小虫子,一同大快朵颐并唱唱欢乐的儿歌。读《葡萄》,学着书中勤奋又爱吃的小狐狸,把葡萄吃光光。带孩子去游泳馆时,聊聊《搬过来,搬过去》中的鳄鱼和长颈鹿,终于克服了房子及家具的太矮和太高,在游泳池中幸福地生活。至于动物系列的图书,一趟动物园旅行,就能完成很多沟通。
3.讨论封面配图
以前读单本书时,我总是带着孩子读一读书名,很少关注封面配图,三翻四次,孩子便能叫出每本书的名字。后来读系列书,偶尔问下他是什么书,发现他有时会把同系列的书名弄混,于是我改变策略,以期帮助孩子解决记忆困难。带着孩子观察封面的图,看看上面有什么角色、景象,和书名完美关联,告诉孩子书名后,我似乎能感受到他的恍然大悟。图像式记忆让印象封存更持久,以后再读时,小朋友就能更准确地说出书名啦。《霸王龙系列》《小卡车系列》《彩虹鱼系列》等,我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当然,单本书,这样操作,记住书名肯定也更有效。与此同时,观察的习惯,也就自然形成了。
4.聊聊图画细节
大人读书的时候,孩子一般都在专心致志观察图画,他能发现很多东西,有时候他还会问我图画一些细节的意思。有的图画表达了跟文字一致的内容,有的图画表达了文字的言外之意,跟他聊聊其中的细节,能促使他更仔细研究并理解图画,他也更欣喜于自己的发现。比如《我爸爸》《我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哪里或者变成马、鱼、猫咪、沙发等,衣服上共同的图案都没有变。《朱家故事》,墙纸、台灯、餐具等都逐渐由正常形态变成了猪的样子。《大卫不可以》系列,每本书中都有一只小狗呢,《大卫上学去》中,大卫把自己的同学画成了一头小猪。这些充满童趣的小细节,让小孩子更爱这些书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