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省公布,幼儿园要做好4月7日开学准备,幼儿开学要准备什么呢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三月下旬,随着各地防控工作措施有力开展也渐见成效了。据国家卫健3月17日为通报疫情最新情况,目前已有15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本土现有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

随着各地疫情逐渐明朗,复工复产工作也在有序开展,各地情况向好发展传递着希望的信心。可谓好消息不断,央视新闻3月19日公布已有内蒙古,广西,云南,山西,西藏,陕西,青海多地明白开学时间。
而昨天又有一省,紧跟着公布开学时间。江苏省3月21日公布明确开学时间(包括幼儿园)内容如下: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自2020年3月30日起分批次、错峰开学。其中,高三年级、初三年级3月30日开学;
中小学(含中职学校、特教学校、幼儿园,下同)其他学段、年级做好4月7日开学准备,具体开学工作经各设区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
高校以4月13日为开学起始时间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具体开学时间经批准后由学校发布。
江苏省这一则公告明确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高学正式开学的时间。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看到这则公告的时,内心却是在快速的计算出,现在距离4月7号还有16天,也就是说,江苏省的幼儿园16天后就会开学了。
一看到江苏省幼儿园16天后就开学了,就联想到长时间居家的孩子们,听到很快可以去幼儿园的消息,是否是开心和向往的呢?要知道孩子对幼儿园是否向往取决于孩子的现状。
那幼儿园孩子长时间居家后,现状是怎样的呢?
在这个加长版假期中,我们幼儿园老师与家长的联系,比以往任何一个假期还要频繁。因为疫情的原因,有很多资料信息需要家长配合来完成的,比如幼儿每天的健康情况,体温,出行等等…
家长们有时在班级群上报完孩子健康情况后。有时间的家长也会在班级群里,互相吐槽自家孩子在家的各种调皮和不配合,家长也会时常在群里问:“什么时候开学,我孩子在家没有在上幼儿园那段时间那么好带了,调皮的很我快受不了。”

家长们吐槽归吐槽,但有时候也会在群里面分享,孩子们在家里的快乐时光。通过众家长对孩子在家的现状的反馈,可以总结孩子们长时间居家后,现在孩子的普遍现状可分为二部分:
一部分孩子现状是:家里不好玩,向往上幼儿园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到楼下玩,孩子直接朝着幼儿园方向跑去,并对他妈妈说你别拦着我,我要上幼儿园。
我们班也有好几名家长反馈,孩子天天嚷着想老师,想上幼儿园了。有的孩子甚至背着书包走出门口,说要去幼儿园找老师。

还有前几天也看到一个视频,是一名幼儿园的孩子,对着镜头说,老师,我想你了,再不上幼儿园,我都不知道西瓜芒果用英语怎么读了。
想上幼儿园的孩子,也许家里没有同伴一起玩,时间长了就引起她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他们对幼儿园的情绪是积极的,这么长的假期生活。在她心里依然渴望去幼儿园和老师同学一起玩。
曾有的家长开玩笑说,怀疑孩子想上幼儿园是不是纯粹只想出去外面玩一下而已?其实不是的,孩子是心里是单纯和直率的,学龄前的孩子处于直线思维,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想幼儿园了也就是真的想了。

另一部分孩子现状是:不想上幼儿园,在家里习惯了,对幼儿园有陌生感
我们班的洋洋小朋友跟他妈妈前几天还在说,以后不去幼儿园了,要留在家里跟表姐玩了。洋洋妈妈还说我们平时给他发的视频,他给孩子打开,孩子都是看了一半就不愿意继续看完了。估计洋洋现在对幼儿园的印象越来越浅,并有了陌生感了。也许也可能因为我带这个班是小班孩子,洋洋才刚开始上一学期的幼儿园,所以他对幼儿园的生活印象还没那么深入。
另一名不想来上幼儿园的孩子,是同事中班小朋友果果。同事给果果打了一个视频家访电话,同事在聊天中,问不是在视频中问“果果,想不想老师?想不想来上幼儿园呢?”果果一听老师提起要上幼儿园后就直接说:不想”就挂机了,同事说那一刻有那么一点小尴尬。

昨天傍晚陪孩子到小区楼下玩,看到几位年龄相仿幼儿园的小朋友。就问他们想不想去上幼儿园?那几名孩子正在专心注注挖着沙子的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不想”
相信小朋友在家玩了这么久,不想来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在于少数。不难发现说不想来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是在家里有伴儿玩的小朋友。孩子的天性爱玩,在家里有朋友玩陪同,还有喜欢的动画片。
这样的生活模式已经两个多月了,孩子说不想上幼儿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不想上幼儿园的孩子,并不是他们真的不向往幼儿园了。而是孩子在家的时间长了,突然让他去上幼儿园,他觉得是一件陌生的事。

幼儿园的生活模式已经被家庭的模式淡化了。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开学准备,呼醒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记忆,并帮助孩子在开学后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期。
那么在疫情期后,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园的孩子做好新学期开学准备呢?
相信很多妈妈对孩子疫情后开学也是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妈妈会选择先暂时不送孩子去上学,或许会让孩子延迟1个月时间后再入学,因为家里有人带孩子。但也有妈妈要上班,家里没有人帮忙看顾孩子,就会在开学后,如期送孩子上幼儿园。
无论是开学后选择延迟送孩子入园,还是如期送孩子入园家长。都要为加长版假期后,尤其是疫情过后的开学做好提前铺垫准备。

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也就是说,家长和幼儿园其实合作的关系,我们共同服务的对象是我们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这一次的寒假和以往寒假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寒假。
因为在这个假期里孩子们是长期居家小圈子的生活状态,而不是以往放假那样到处玩耍的大圈子生活状态。

孩子们习惯了加长版假期的小圈子生活后,对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生活是需要一个适应逐渐的过程。所以在面对4月7后会逐渐有幼儿园开学的事情面前。幼儿园家长们很有必要的提前十多天,就为孩子们的新学期开学做好以下的准备:
第一,关注孩子的内心,抚去孩子的不安,传递正面的防疫知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很著名的名言: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儿童的心灵。
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回顾我们前段时间在面对疫情时,或许在我们在语言上会有抱怨,会有担心。在行为也以往都不一样,出门戴口罩,买东西回来,各种消毒才敢用。但不要忘了孩子,就是像我们身边的雷达一样,他随时在观察关注着我们,我们在面对疫情时的情绪和行为都会影响孩子的内心的。
讲一个真实的小例子,昨天跟孩子在小区楼下玩。看见几个孩子对一名忘记带口罩下来的孩子大喊:他不带口罩,他有病毒,快跑啊。说完几个孩子一溜烟就跑走了,留下那位没忘记带口罩的孩子一脸不开心的样子。

可能前段时间父母们为管住孩子不出家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外面有病毒,不能出去。也许会因为我们以前不清晰解说新冠状肺炎话,而引起孩子产生对病毒存在恐惧感心理。才会对忘了戴口罩同一栋楼的同伴,恶言相对吧。所以在面对不久后的开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视孩子的内心,抚去孩子对外面有病毒的想法,隐藏在内心的一丝不安。
我们应该借自己区域逐渐明朗的形势,和孩子观察街道上逐渐热闹起来的人们或商场。或可以通过媒体给孩子看到,已经有很多哥哥姐姐开始上学的景象。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给孩子传达一个正面的信息:病毒已经被大部分的消灭,外面正在逐渐变安全的了。
并和孩子正面复盘预防病毒的小措施,例如让孩子说说外出防护知识。大人要正确引导孩子新冠状病毒,是可以通过积极正确的防护措施来预防的。比如给帮助孩子小结一下,不要用手去抠鼻子,揉眼睛,勤洗手,带口罩…等等正确的防疫知识。
认真的,正面的与孩子敞开来讨论病毒传播的方式和我们应对的预防方法,比模糊的不清晰的语言比如:不要乱摸,有病毒,不能出去,外面有病毒。更有力帮助孩子去掉对之前对病毒的一丝恐惧。

正由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就比小孩还小。
小孩虽然年龄小,但它并不是像我们所想那样讲不明白,说不通。他是有强大的理解能力的。所以我们应该直视问题,用正面的语言和行为去影响孩子,给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第二,提前着手逐步向孩子注入对幼儿园向往情绪
这次的寒假放了差不多快三个月了,在这么一大块的时间里,孩子记忆里面的幼儿园生活模式已经被家庭的生活模式淡化了许多。
所以为了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我们需要提前给孩子铺垫往向幼儿园的情绪。比如在曰常生活中,我们要逐渐的在聊天中有意识的多跟孩子聊聊他幼儿园玩得较好同学的名字。

也要有意在聊天中聊聊他幼儿园的老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对小孩说:“他的老师给妈妈打来电话,说想你了”。或设计情景让孩子说说他在幼儿园曾经开心的时刻。比如说:你好久没有玩滑滑梯了吧?你在幼儿园一般是跟谁玩滑滑梯呢?
经过家长设计情景,提示式的提问有助于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还有我们也是可以通过视频电话,让孩子适当的跟他的较为要好的小同学进行视频聊天,也有助于孩子对有生活的向往,因为他觉的幼儿园有他的伴儿,还有想他的老师。相信我们提前这样做了,孩子就会在与我们积极语言交流中,不知不觉的被注入了向往幼儿园生活的情绪和热情的。
第三,借助书籍或游戏,帮助孩子强化幼儿园生活记忆
随着孩子居家的时间长,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情景也有些淡忘了。能可以通过跟孩子的每天阅读逐渐有意识的增加一些有关幼儿园的书籍。
比较还有一本绘本书名叫《我爱幼儿园》,它是讲叙一名小男孩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和他的心里活动的。通过这个绘本让孩子重回熟悉幼儿园生活的流程。通过绘本故事,强化了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记忆,拉近孩子对幼儿园之间的距离感和熟悉感。

德国的哲学家席勒曾经说:儿童游戏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孩子喜欢游戏,而游戏对孩子有着深层的思想传递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例如,老师与学生的游戏。孩子当老师,你来当小同学一起预演上课情景。放假时间过长,在家里和孩子通过玩游戏来唤起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记忆,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第四,逐步恢复孩子一日生活常规习惯,例如生活自理习惯和作息习惯。
我们班家长在群里经常说的一件事,是孩子在家里一天的生活作息都乱套了。不但中午没有午睡,晚上还睡得特别晚,早上起床气特别重,不到八点不翻身。
加长版的假期,让孩子的曰常作息已经形成另外一种模式了,如果要开启回恢复规律模式。就很有必要提前的给孩子开启小步的调整作息。不要等到十多可二十多天后真正开学,才要急急忙忙的来改变这个模式,就有点难度了。所以在离开学还有不远距离的时候,我们要开启小碎步,慢慢恢复孩子规律做事的习惯。

还有孩子在家的时间长了,我们对孩子过多的照顾,也让孩子之前在幼儿园的自理能力可能会出现退步。比如我们班有家长反映孩子本来在幼儿园是可以自己吃饭,但回到家却要人喂半天都不吃。所以在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的距离,我们必须逐步的放手,强化孩子生活技能的训练,让孩子把这些(比如自己穿衣,穿鞋子,吃饭,如厕等等)应该自己做的事做到自然而然。
第五,家长的个人调整准备
作家包德温曾经说过,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孩子。
往往我们刻意教给孩子那些正面行为,孩子不一定听,我们会按照我们那样去做。但不难发现,他们会模仿我们一些行为。家长以身作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却占据幼儿教育,也就是家庭教育的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

可以说很多孩子行为上习惯上的一些,家长的以身作则事,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在新学期开学能有一个愉悦的情绪和一个良好的适应幼儿园环境的情绪。我们家长也需要为孩子做一些个人的调整,比如生活作息习惯这一块,家长需要微调自己的生活作息来配合孩子的生活作息。还比如孩子沟通这一块,家长需要有比较平稳的情绪,来和孩子沟通孩子才愿意敞开心扉的与我们交流,他的想法让我们及时了解孩子对上学的想法是什么能及时给予引导。
俗话说未雨绸缪,意思是指天还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对于一件事,我们都要有提前先做好准备说法,才能更有胜算。那么对于孩子习惯并不能像一件事情一样,说做好准备就好了,而是孩子是一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和固有的习惯,改变的难度会更复杂些,所以离开学还有段距离时,我们更应该以小碎步步伐逐步为孩子的开学做好提前准备。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