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前,睡前用20分钟进行亲子阅读,孩子这5方面会领先同龄人
#育儿有方法#
教育工作者戴利说过: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定期跟孩子一起阅读,可以有力地支持孩子以后的学习。这是父母帮助孩子实现学习潜能的最好方式,也是家长给予孩子的最好起步优势。对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坚持陪孩子阅读,能很容易地打好孩子的阅读基础。
尤其是利用睡前20分钟这段记忆力最好、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每晚坚持亲子阅读,孩子这5方面会领先同龄人。

1、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家长每天在睡前固定的时间跟孩子亲子阅读,长期坚持下来,很轻松就能养成阅读习惯。
长大后就会不由自主的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阅读,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家长在跟孩子进行阅读时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不要频繁的说教,比如一直问孩子“这里听懂没”;也不要给孩子详细讲解故事的意义,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从而慢慢理解故事的大意,这样更有助于提升阅读能力。

2、增强想象力的发展
当家长跟孩子在睡前讲故事的时候,故事中精彩的文字会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连续的画面,增强了孩子的想象力。
家长在跟孩子阅读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去猜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代入故事中去,让孩子自己想象“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人则会发生什么”。这些都能很好地增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3、促进亲子关系
《父母的语言》这本书提出:亲子沟通是具有极高价值的一项教育资源,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而家长跟孩子共同进行阅读时,轻松愉快的气氛会感染到孩子,也会促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更喜欢跟父母沟通,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除此之外,家长在跟孩子一起阅读时也会相互分享故事的情节和对故事内容的感想,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能增加亲子之间的关系。
而心理学也表明:亲子关系是孩子建立的第一个社会关系,这对孩子以后建立其他社会关系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坚持为孩子进行阅读哦。

4、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通俗来讲就是孩子在书中找到疑问点,然后独立思考并寻找证据来论证这个疑问的能力。家长跟孩子进行阅读时,一些小故事就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我们小学时所学过的“井底捞月”的故事,故事的开始就是源自猴子对井底的月亮产生的疑问“为什么月亮会在井底”?继而产生想法“我要把它捞起来”;接着做出思考想出解决办法“大量的猴子一个接着一个的倒挂”;得出结果“井底的月亮只是一个影子”。这就完美诠释了逻辑思维的整体过程。

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家长可以对图片中的细节对孩子进行提问。例如下面这个图片,是我经常给孩子读的睡前故事《上床啰:宝宝晚安故事》。我会问他:“你知道哪个是狐狸爸爸、狐狸妈妈?哪个是狐狸宝宝吗?”然后他就会指着最右边的狐狸对我说:“这是狐狸妈妈”。
我会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他想了一会回答:“因为狐狸妈妈长得大,还穿裙子。”在回答时孩子会进行思考并推理、判断,这个过程就是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

5、增加词汇量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家长每天为孩子读书可以为孩子积累词汇量,从而创造出可观的起步优势,同时也能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些都直接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业成绩。
家长在跟孩子一起阅读时,家长输出的词汇很多,能够最大程度的扩充孩子的词汇量。研究也发现:家长在跟幼儿所说的一千个字内只有9个有效新词,而幼儿在图书中所获得的新词汇是家长口头用语的3倍以上。

最后,虽然阅读的好处很多,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共同的坚持,所以家长一定不要被手机和电视的“魅力”所吸引,一定要坚持为孩子进行阅读的输入,这样孩子才能受益终生。
宝宝好品格培养经典童话(套装共10册) 亲子经典睡前故事 ¥39.8 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