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解锁和谐亲子关系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每位家长总是竭尽所能地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曾经我就在网上看到这样令人感动的一幕:九岁的儿子患有先天性的肌无力症,花了很多钱也没有治好。孩子说他想看瀑布,爬长城,他的妈妈就毫不犹豫地背孩子去。我们知道普通人爬长城都要累瘫,她却笑着说:孩子很开心,我还能坚持。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都是我们家长爱孩子的表现。可是我们这样爱孩子,孩子领情吗?为什么熊孩子总是不听话,不肯与我们合作?和谐的亲子关系到底该怎样建立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来分享——三招解锁和谐亲子关系。
第一招:尊重与合作的态度
刚刚我们说到,为什么我们那么爱孩子,苦口婆心的为他们好,照理孩子也能感受到,可为啥孩子还是不肯听我们的呢?原因在于我们和孩子互动时采取的方式和态度。当我们用下图中的控制型育儿方式和孩子互动时,孩子不仅感受不到你对他的爱,也不会觉得你这样做是为他好。只会觉得这个爸爸妈妈一点都不考虑我的感受,不去关心我想要什么。

那么能让孩子感觉舒服,愿意和你沟通和合作的表达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这张赋权型育儿方式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我们看到,家长和孩子互动时,是用尊重和合作的态度来和孩子沟通的。那什么是尊重呢?从本质上讲,尊重孩子,就是用不带评判的方式去看孩子当下的感受和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外在行为,而要通过行为看到孩子的内在需要。就像我们家长常常吐槽的孩子打游戏的行为,我们不能一看到打游戏就认定孩子是贪玩,偷懒,不想学习。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好好谈谈,看看他打游戏背后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同时,当我们采取合作的态度来和孩子互动时,我们要知道,合作是双向的,是没有强制意味的。是你和孩子一起为了解决问题,寻求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一起去制定规则,一起去完成。

第二招:建立亲密的联结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礼物,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能无条件的接纳和欣赏这个礼物,就是在完成亲子间的亲密联结。这种联结对于孩子建立在这个世界上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是至关重要的,是形成自我接纳的基础。当孩子感觉自己是能被别人接纳的,他才能自己接纳自己。

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的满足,首先是在家里获取的,而后是从学校里的同伴,社会成员,同事和社会中获得。如果能够在自己的家里得到这种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们就会更加愿意从父母那里学习并得到指导,更不必从家庭以外的地方去寻求接纳。如果无法从家里获得,孩子就一定会到其他的地方去寻求。从这里我们就能理解,校园里的各种小团体,就是孩子因为寻求相互接纳而形成的。

具体我们要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情感安全感。当我们骂人,揍孩子,威胁孩子时,在孩子眼里会被解读为危险的体验。这样就会让他们没有安全感,也就没法放松下来,更没有办法去不断地探索这个世界和好好学习了。

其次我们要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我们不能一下就期望他们具备成年人的思考和行动能力。我们还要接受孩子独特的个性和学习方式。每个孩子天性迥异,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要用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需要。
第三招:身教胜于言传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从来不缺乏言教。从小到大,孩子们就能听到各种讲道理,各种批评和各种教育。但这些,他们又有多少听进去了呢?好多人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因为孩子们听腻了,而且他们还常常发现,家长说是一套,做又是一套,不能让他们信服。

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身教胜于言传是因为:孩子在成长阶段的时候,会自然地去模仿,会向周围的人去学习,而家长就是最近最好的学习对象,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牢记在心里。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我们的复印件。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的行为有偏差时,我们首先就要看看自己的行为有哪里需要改善的。

有一些家长只是舍得为孩子花钱,花时间,这是最基本的层次。而好多家长已经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并且为能够更好的教育孩子而去学习完善自己。这样的家长就是在用实际行动,给孩子最好的身教。也只有如此,家长才能支持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心得还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我们才能解锁,并长久维持和谐的亲子关系。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