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食用奶制品有哪些营养?对奶制品进行冷冻是否影响其价值?
科学地给婴儿食用奶制品
(1)许多妈妈不按奶粉调制说明调奶,认为给婴儿的奶瓶里放的奶粉多一些,这样婴儿才能吃得饱,长得快。
科学使用奶制品奶粉中含有较多的钠离子,如果奶粉的含量过高,其中的钠离子也会增多,若这些钠离子没有被适当稀释,而被婴儿大量吸收,就会使血清中的钠含量增高,长期如此就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症状,如高血压、抽搐、甚至昏迷等,因此婴幼儿不能喝过浓的牛奶。但也不能喝过稀的,以免营养不足。通常奶粉与水的配制比例是14。妈妈们应当按说明科学调配。而且,在两次奶间要适量喂些水。

(2)酸奶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滑爽的健康饮料,许多妈妈为了让婴儿也能享受如此的美味,便买来给小婴儿食用。
酸奶并不能随意喂婴儿,尤其是患有胃肠炎的婴儿及早产儿,否则可能引起呕吐、急性溶血现象和坏疽性胃炎。在4个月内,除母乳外,配方奶粉是婴儿最好的食品。若想要喂酸奶,可在婴儿添加辅食后(6个月后)作为零食给予食用。
(3)认为在牛奶中加入糕干粉、米汤、米粥等给婴儿吃,这样营养会更丰富,婴儿吃得更饱。
科学试验证明,将牛奶与米汤搀和后分别置于各种温度下,结果维生素损失惊人。食品学记载维生素A不宜与淀粉混合就是这个道理。婴儿长期摄入维生素A不足,会导致发育迟缓、体弱多病,因此不能用牛奶加米汤、米粉、糕干粉喂婴幼儿,要分开食用,最好间隔10分钟。

(4)认为炼乳和奶粉的营养成分一样,可以长期作为婴幼儿的主食。
炼乳是牛奶制品,由新鲜牛奶浓缩至原来容量的2/5,然后加40%的白糖制成。当炼乳加水稀释到糖的浓度和甜味下降到符合要求时,则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就低了许多,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若长期作为主食喂养,就会造成婴儿体重不升,消瘦。如果少加水,使蛋白质和脂肪接近正常牛奶水平,则糖的含量又太高,易引起婴幼儿腹泻,腹胀。因此,甜炼乳只能作为较大婴儿的辅食,不能作为婴儿的主食食用,比如可以给婴儿的面包里夹上一些,当作果酱食用。
(5)认为牛奶和豆浆同煮,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结合得更为完美。
牛奶和豆浆都含有优质的蛋白,营养价值较高。但二者并不宜同煮。因为豆浆中含胰蛋白酶和抑制因子,能刺激肠胃和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这种物质需在100℃的环境中经数分钟才能被破坏,不然未充分煮沸的豆浆食后易中毒。牛奶若长时间煮沸,则破坏了其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造成了营养的浪费。
(6)将鲜牛奶冻起来,觉得更有利于保证牛奶不变质。

在夏季,为了防止牛奶变质,人们往往喜欢将牛奶冷冻起来,以为这样牛奶就不会坏了。其实这样做既破坏了牛奶的营养价值,又加快了其腐败过程。这是由牛奶的内部结构决定的。牛奶冻结时,游离水先结冰,牛奶由外向里冻,里面包着干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钙等矿物质)。随着冰冻时间延长,里面干物质含量相应增高,这时的奶如果切开看,外面颜色浅,里面颜色深(黄色),这种状态导致解冻后奶中蛋白质易沉淀、凝固。因此,买回后的鲜奶应保存在冰箱冷藏室,温度在2℃~6℃中保存,不宜高于10℃。注意标明的保质期,牛奶是各种细菌最好的培养基,极易变质,必须在保质期内食用。
(7)以为在牛奶中加入钙巧克力,营养会更丰富。
牛奶中含有大量优质蛋白,也含有大量钙,而巧克力中则含有草酸,当巧克力和牛奶相遇时,二者会形成草酸钙,草酸钙不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会使婴儿缺钙。若想给婴儿食用,应当间隔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