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宝宝爱生病,有句老话还挺管用!“春捂”你真的会吗?

文 / 福林妈咪
2019-03-05 16:42

文|福林妈咪

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是病毒和细菌开始生长和传播的季节,而且昼夜温差大,所以宝宝爱生病。

老祖宗有句话:春捂秋冻

这种做法用在宝宝和大人身上都很合适。春天昼夜温差大,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差,所以更需要“捂”着!但是知道“春捂秋冻”的人不少,但是真的做对了吗?我看未必。

也许看过我之前文章的宝妈会纳闷,冬天还一直强调不要给宝宝捂太厚,小心“捂热综合征”什么的,现在怎么天暖和了,反倒让我“捂”宝宝?宝妈别急,我来一点点解释。

春天最怕“乍暖还寒”,所以这里的“捂”指的是不要过早脱掉棉衣。

冬天一连穿了好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和散热的速度还处在冬季阶段的状态,再加上春天天气本就气温变化大,连老话都有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而且宝宝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就不强,所以不能过早脱掉棉衣,因为这时一旦气温降下来了,宝宝的身体很难适应。

如果这时候不“捂”宝宝,宝宝就很容易感冒、发烧,而且春季,病毒细菌大量繁殖,很容易进入宝宝的呼吸道,因此春季宝宝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也会增高。

再来说说如何做才能“捂”得好

☑温度提醒你何时需要悟

首先,低于15℃就要捂。一般来说“春捂”的临界温度就是15℃,低于15℃,宝宝的厚衣服不能着急脱,如果温度高于15℃意味着需要适时为宝宝脱掉一些衣服了,这期间还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如果温度一直在15℃以上,并持续有1-2周,那么就不需要“捂”着了,也就彻底的过渡到温暖了。

其次,春季昼夜温差超过8℃,也意味着还需要捂着。如果天气预报提示明日气温2-13℃,宝宝的厚外套还是穿着吧,中午宝宝要是活动量大觉得热了,可以脱掉,但是一般不一会儿还是会觉得冷的,所以这时还是捂着比较好。

☑天气预报提醒的冷空气告诉你何时需要捂

现在大家大多用手机查看天气,但是很多人也只是注意一下第二天的气温,并没有注意到冷空气何时到来。其实中央台的天气预报,有时会告知冷空气何时过境,其实捂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冷空气来之前的24-48小时。

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

☑春捂的持续时间长短要注意

由于春季气温变化大,不稳定,有时天冷了就会立刻加上衣服,但有可能第二天气温又回升了,这时,宝妈也不要立刻给宝宝减衣服,最好再捂7天左右。而且对于一些免疫力弱的宝宝来说,捂14天以上也是可以的。不过这是针对北方地区来说。

对于南方地区有时气温一下回升至二十几度,这时捂着就不合适了,适时给增减衣物就好。

☑春捂的部位,坚持“三暖二凉”原则

背、腿脚、肚子暖,头和胸口凉。

中医的说法,背部的温暖利于宝宝体内阳气的生发,所以这时给宝宝穿马甲最合适不过,穿在里面,热了脱掉外套,冷了穿上外套,又能时刻保持背部的温暖。

腿脚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差,皮下脂肪层又薄,保暖性能就差。而遇冷后,双脚被刺激,就会通过神经反射,使上呼吸道粘膜血管收缩,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腿脚要暖。

肚子暖是为了保护宝宝的腹部的血液循环和胃肠功能,以免腹痛腹泻的发生。

头要凉是因为人体1/3的散热方式是通过头部,所以不要在室内和风和日丽的时候捂着帽子,春天昼夜温差大,温度高时,一直捂着帽子,不利于宝宝散热,容易出现头晕、烦躁的情况。

胸口凉是不要捂得太臃肿,以至于压迫宝宝的胸部,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也会影响宝宝的心脏功能。

所以春天不要给宝宝过早脱掉棉衣,这才是正确的“春捂”方式,先把春天过好,到秋天再告诉大家如何“秋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