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到自然醒,揉一揉推一推,宝宝睡得好,你也是这样做的?

良好的睡眠是孩子身体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婴儿。很多孩子贫血、生长发育迟缓,都跟睡眠时间少、质量差密不可分。简单来说,排除生理性因素,婴幼儿常见的睡眠问题多由心热内扰、惊恐、乳食积滞等引起。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比较快,如果成年人长时间缺乏睡眠的话,那么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更何况是年幼的宝宝。一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宝宝晚上睡眠质量总是不好,这显然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发育,并且他们也常常会哭闹不已。
《1》心热内扰,常见症状:

睡觉时喜欢仰卧,哭声响亮。如果见到灯光啼哭会加剧,烦躁不安,同时还可能伴有口舌容易生溃疡、舌尖红、小便黄等表现。
环境不佳:睡眠的地方太嘈杂,衣服包被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睡眠。此外,蚊虫叮咬和突然改变睡眠地点,也会导致宝宝出现睡眠不安。
治疗手法:
(1)揉小天心:家长用中指或食指尖揉宝宝手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小天心穴),以100次/分钟的频率,操作100~500次
喂养不当: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宝宝吃不饱,睡觉前给宝宝喂较多食物,导致宝宝夜间肠道负担过重,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夜间就睡不安稳。建议喂粥、面等固体食物应在临睡前两三个小时喂,睡前一小时再喝一点奶。随着宝宝年龄增大,可以夜间不再进食,让全身各个器官得到全面的放松,这样宝宝睡觉就会更安稳。

(2)清小肠:让宝宝拇指在上、小指在下,立掌。家长左拇指及余4指捏拿住宝宝小指,使小指外侧暴露。家长右拇指或余4指指面由宝宝小指根向小指尖推,以100次/分钟的频率操作100~500次。
安全感缺失:大部分孩子对父母都有很强的依赖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宝宝刚睡着后不久或真正醒来之前有时候会翻身坐起来,看不到大人就哭,一般家长抚慰后都能接着睡觉。如果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睡觉,这种寻求安全感的需要尤其迫切。
(3)清天河水:家长用左手托住宝宝左手背使掌心向上,右手拇指面或食中二指并拢。用指面从宝宝前臂掌侧正中由腕横纹推向肘横纹,以100次/分钟的频率操作100~500次。

不良生活习惯:睡前玩得太兴奋;睡觉时间没有规律;夜间含着奶嘴睡觉这些不良习惯容易导致睡眠不稳。建议家长在宝宝哭闹的时候,不要立刻抱,更不要逗他,多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如果不能自然入睡,拍一拍,安抚一下也会继续睡去。
《3》惊恐常见症状:
睡觉过程中惊惕不安,容易受到刺激,稍闻声响就会惊醒啼哭,或有受惊吓病史,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等。
《4》治疗手法:
(1)揉小天心:家长用中指或食指尖揉宝宝手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小天心穴),以100次/分钟的频率操作100~500次(操作次数同上)。

(2)分手阴阳:令宝宝掌心朝上,家长用双手握宝宝大小鱼际,从大小鱼际交界处向两侧分推,以100次/分钟的频率操作100~500次(操作次数同上)。
夜间排尿:夜里有尿意的时候,宝宝会被尿意吓得哭闹,拉完尿后会自然入睡。另外尿不湿包得过紧、过胀同样会引起宝宝睡不安稳。
(3)摩囟门:家长用掌心轻柔的在孩子前发际线正中直上2寸(孩子自己3指的距离)百会穴前骨头凹陷处(囟门)摩动,以100次/分钟的频率操作100~500次。
精神心理刺激:宝宝遭受较大的情绪波动或心理伤害,如惊吓、虐待等,夜里便会睡不安稳。此外,家长忽视对宝宝的感情交流和抚慰,也可能造成长期睡眠不佳。

《5》乳食积滞,常见症状:
夜间阵发性哭闹,常翘着屁股趴着睡,或睡时辗转不宁,面色偏黄,鼻根处可见横着的青筋,可伴有便秘或拉肚子,舌苔厚,有口臭等表现。
治疗手法:
(1)揉板门:家长用左手拿宝宝左手使大鱼际暴露,用右手大拇指揉大鱼际中点(板门穴),以100次/分钟的频率操作100~500次
怎么帮助他们保证睡眠的质量呢,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
睡前按摩方法:先把手心搓热,然后在幼儿的脸上来回的转动,一次做8-10次。接下来在幼儿的脖子两边,从上到下,轻轻的来回按摩40-50。
接下来,在肚脐周边从同一方向来回的按摩40-50次。最后,手掌并拢,稍微鼓起来,像握着一个鸡蛋糕,轻轻的空拍幼儿的手脚,各拍40-50次。

经常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幼儿,安静入睡,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如果有害怕入睡,害怕晚上的还可以得到相对应的改善。
改善幼儿的睡眠质量。
(2)清补脾经:宝宝左手大拇指伸直,家长在宝宝大拇指末节桡侧(脾经穴)来回推,以100次/分钟的频率操作100~500次。
(3)推四横纹:家长用左手托住宝宝左手背使穴位暴露,右手拇指在宝宝掌面第2~5指根部横纹处来回推为1次,以50次/分钟的频率操作100~500次。

宝宝爱说梦话方法:
让幼儿躺下,按摩他的太阳穴的位置,一次40-50次。接下来,让幼儿趴在床上,按摩他们的脊柱两边,从上到下,一次40-50次。
经常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幼儿放松神经,放松身体,调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