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流感高发期,妈妈注意“三暖一凉”,宝宝抵抗力提升一大截
气温逐渐回升,有的地方甚至都26-27度,但是春天气温变化较快,再加上雨水多,寒流和冷空气也时不时入侵,大家一定要做好日常的保暖工作。
特别是对小孩子来说,自身抵抗能力低于大人,一遇到气温改变是很容易感冒咳嗽的,所以妈妈一定要适当的给孩子捂一捂。

不过这个捂可不是孩子穿的越厚越好,应该根据外界温度变化来适当的增减衣物,让孩子更好的适应气温变化,远离生病。
倒春寒,宝宝“春捂”穿衣有技巧,看看这4点你做到了吗?
注意温度界限
正常情况下,15度是一个临界温度,若是超过15度就可以脱掉孩子厚厚的棉衣棉裤,否则孩子容易感到热,也影响平时的运动。
昼夜温差超过8度的话,孩子是需要适当的捂一捂。不能随意乱减衣物,等到气温持续回升之后,也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让孩子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

穿衣厚薄选择
医学上认为: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相对上部较差,更容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入,所以春天穿衣最好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特别是对腿部脚部的保暖要做到位,上半身可以穿一些容易穿脱,透气防寒的衣服。

适当增减衣物
虽说春天要多捂,但并不是越厚越好,还要要根据气温变化和孩子自身状况,适当的增减衣物。平时多关注气温升降,最好是在气温下降的一到两天,给孩子就增添一些衣物,这样捂的恰到好处,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抵抗寒冷。

注意“三暖一凉”
三暖:背暖、肚暖、脚暖
首先,背部是体温散热的主要区域,保持适当的温度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其次,肚子着凉容易引起宝宝肠胃功能不适,影响消化系统正常工作,破坏肠胃免疫系统;最后,脚部保温性差,又远离心脏,血液流通慢,同时脚部布满了很多神经末梢,对外界环境敏感,受凉后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

一凉
头凉,孩子身体的热量有一部分是通过头部散发,头部过热容易导致头昏头晕,烦躁不安,所以头部要保持凉凉的。

春季气温变化快,孩子容易生病,因此,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是势在必行的,家长除了生活习惯上的注意,还可以通过饮食,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给孩子多喝点肽菇末,能够让孩子100%吸收,直接作用于细胞,对细胞进行激活和修复,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自愈力。另外,作为一种特殊膳食,它还能帮助添加辅食的宝宝,快速的适应各种辅食,强化脾胃的运化吸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