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春捂”,宝宝一年少生病!

文 / 护考资讯平台
2019-04-08 18:30

过了春分,就进入了真正的春天。天气一晴,这温度也跟坐了火箭似的,蹭蹭地往上长,今天的最高温度就已经达到了20℃以上。昼夜温差大,最低和最高温度可相差10来度,乍暖还寒,衣服轻易减不得,适当春捂有利健康,尤其是身体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孩子们。

为什么要春捂?

“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春天温度变化比较大,身体还没有从寒冷的冬季适应过来,突然改变衣服厚度,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春捂有什么好处?

①春天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给孩子捂着点,可以帮助孩子适应这种冷暖天气的变化,抵御春寒侵袭。

②有利于孩子体温调节,起到保暖作用。

③适当过度,避免孩子体温调节失调,患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春季呼吸道传染疾病。

春捂过度有什么危害?

①孩子如果整天处于过度保暖状态,得不到锻炼,会导致孩子御寒能力下降,不能适应天气变化。

②过度捂热,温度散发不出去,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捂热综合症”。

③衣物过厚,宝宝活动出汗难以挥发,停留在皮肤表面容易出现痱子、湿疹等。

春天该怎么捂?

1、把握时机

在冷空气来前24-48小时,即冷空气来临前一两天就应该适当为孩子增添衣物。

2、把握“8、15”原则

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要适当捂一捂。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时就可以不捂了。

3、捂7到14天

气温回冷增加的衣物,在气温回升后也不能立即就脱掉,最好是再捂7天左右。如果小宝宝免疫力比较弱的话,最好捂14天以上,以便身体适应。如果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4、适当增减衣物

①午睡时脱掉外衣,盖上被子,睡醒后穿上衣物;

②运动前最好先脱掉一件衣服。当孩子满头大汗时不要立即减少衣物,应在汗落后再脱,避免孩子感冒。

③外出时最好多带一件衣服,当温度降低时及时给宝宝穿上。

5、遵循“三暖二凉”穿衣法

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

肚暖:腹部保暖,最好给孩子戴个棉肚兜,既能维护孩子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脚暖: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头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的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春季给孩子戴一顶薄薄的帽子就可以了,不要太厚。

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6、不同月龄宝宝穿衣法则

春天温度不稳,应该给孩子采用“洋葱式穿衣法”,一层层的,方便增减。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运动量少,应该比成人多穿一件;

1岁内婴儿:好动,活动量有限,和成人穿衣保持一致。

1-3岁婴幼儿:活动量大,新陈代谢较快,可比成人适当少一件。

3岁以上孩子:这时候孩子已经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冷热感受,可根据孩子的需求及时增减衣物。

记住,不要盲目增减衣物,家长可以根据触摸孩子后颈来感知孩子的冷热,后颈凉凉需要增衣,后颈发热有汗适当减衣,后颈温热无汗冷热适宜。

最后提醒,过度季节宝宝皮肤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容易脱水干燥,要注意给孩子涂抹宝宝霜,进行锁水保湿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