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四个月出牙和十个月出牙有啥区别?出牙期需要注意哪些事儿?

文 / 欣然育儿
2019-04-11 03:04

大宝小的时候,一直到九个月还没长牙,而朋友家孩子四个多月就开始长牙了,看着小家伙儿那两颗小牙,特别羡慕。带娃去医院看医生,遇到一个十一个月还没长牙的,医生说正常,对于我家宝儿的情况,医生的建议是回家等。

半个月之后,大宝冒出两颗小乳牙,而朋友家孩子已经长了四颗牙了。相信很多妈妈曾经和我一样,看着别人家宝宝长牙,自己娃没长,就会开始着急,四个月长牙和十个月长牙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时候出牙?

一般情况下,宝宝会在6-7月龄开始出牙,早的话可能四五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出牙,晚的话可能会到一岁的时候才开始出牙。每个宝宝的身体情况不同,长牙时间也有差异,宝宝在4-12月出牙都是正常的,妈妈不需要太过担心。

宝宝出牙时间的影响因素

影响宝宝出牙时间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遗传因素

父母长牙早,宝宝长牙早的概率也会很大,如果你的宝宝出牙晚,问问父母自己小时候出牙的情况,也许你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性别因素

性别不同,宝宝长牙的时间也有差异,一些科学家做过研究,女宝宝长牙的时间要比男宝宝早一些;

疾病因素

唐氏儿、脑垂体分泌遗传等疾病可能导致宝宝长牙偏晚,另外,一些早产的宝宝、体重偏轻的宝宝,出牙时间也会比正常出生的宝宝要晚一些;

孕期营养因素

准妈咪怀孕期间注重营养搭配,尤其是钙元素的补充,宝宝长牙时间就会比同月龄宝宝早一些,所以孕期营养的补充很重要哦;

后天营养

宝宝的成长发育离不开营养的供给,4-6月龄的宝宝需要开始添加辅食了,如果这个时候你的宝宝仍旧没有添加辅食,母乳或配方奶中的营养可能就不够宝宝成长所需,就会导致出牙晚;另外,宝宝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的话可能导致出牙晚,比如没有给低月龄宝宝补充维生素D,宝宝缺钙可能会导致出牙时间晚。

如何帮助宝宝牙齿早点萌出

孕期补钙

怀孕期间,准妈咪就需要有补钙的意识,正确适量的补充可以让准妈咪身体健康,也能让宝宝身体健康成长发育,出生之后对宝宝牙齿的萌出也是有好处的。

哺乳期营养

哺乳期妈妈要合理膳食,营养搭配,充足的营养可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及时正确添加辅食

宝宝4-6月龄的时候,要根据宝宝发育情况及时添加辅食,为宝宝提供日常所需,磨牙饼干、水果或者蔬菜条能帮助宝宝锻炼咀嚼能力,有助于牙齿更快萌出、更健康的发育。宝宝添加辅食期间要注意营养搭配,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牙晚或者是牙齿发育不良。

合理补钙

6月龄之前的宝宝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充足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质吸收,帮助宝宝牙齿和骨骼更好的发育;

保护牙龈

注意保护宝宝的牙龈,牙龈受伤会影响牙齿的萌出;

口腔清洁

从宝宝出生后开始喝奶起,最好坚持每次喝完奶都给宝宝清洁口腔,以纱布清洗或给宝宝在喂奶之后喂点白开水都是可以的。

宝宝出牙期注意事项

宝宝出牙期,可能会遇到出牙前期的不适,出牙期发热、腹泻和烦躁,妈妈正确护理才能帮助宝宝更好的度过出牙期。

宝宝出牙前

很多宝宝在出牙前会出现流口水、牙龈痒、喜欢啃咬东西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妈妈需要做的是给宝宝准备好干净、吸水性好的围嘴,准备好牙胶或者是磨牙饼干,帮宝宝顺利度过出牙前的不适阶段。

宝宝发热

有些宝宝在牙齿刚刚萌出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情况下,只要体温不超过38℃,并且宝宝精神好、饮食排便无明显变化,就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妈妈只需要给宝宝多喝水白开水即可,另外需要注意宝宝的体温以及精神情况,如果一旦体温超过38.5℃,并且伴随有食欲减退、精神低迷或者烦躁的情况,就需要及时看医生。

宝宝腹泻

一些宝宝出牙期会出现腹泻的情况,如果宝宝只是出现便便次数增多,但是便便水分不多(正常便便的情况),妈妈需要给宝宝辅食做出一些调整,着重以软烂易消化的粥类、米粉、烂面条等为主,其余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暂且停止喂养,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出牙期。一旦宝宝每天便便次数在10次以上,且便便特别稀或者是直接水样便便,就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宝宝烦躁

出牙其实是一个比较不舒服的过程,宝宝烦躁也是很正常的。遇到宝宝出牙烦躁,妈妈可以通过多抱抱、多安抚、做游戏等方法转移宝宝注意力,以缓解宝宝的不适。另外,给宝宝准备一个好的磨牙棒或者是牙胶,也可以缓解宝宝出牙期的烦躁情况。

宝宝出牙期护理很关键,妈妈需要观察宝宝具体情况,做好出牙期的护理工作,帮宝宝顺利度过出牙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