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春季老感冒,不是娃抵抗力太差,大多为家长护理不当!

文 / 松达母婴护理
2019-04-11 18:31

春天就是一个气温多变,反复无常的季节。

前一天温度飙升,简直一秒入夏,30多度,穿上短袖都嫌热。

后一天,突然阴雨绵绵,寒风瑟瑟,温度立马就降到了10来度。

孩子抵抗力比较弱,天气又忽冷忽热的,很容易就感冒流鼻涕。如何让孩子更好的适应春季气温变化,少感冒,家长在日常护理中,应尽量远离这几个误区:

一、“春捂”不当

1、没有春捂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季昼夜温差大。春天,皮肤细胞也从冬眠状态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寒风长驱直入,适当春捂能使身体散热和外界环境相平衡。

如果一进入春天,立马就给孩子减少衣物,很容易寒风入体,导致感冒。

2、过分春捂

然而春捂也要有个度,过分捂热,会导致孩子出汗较多无法及时挥发,出现痱子、湿疹等皮肤疾病。汗液集聚皮肤,还会让人感到寒冷,致使感冒。

研究表明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日常添减衣物,不用根据宝宝手脚温度来判断,应该通过触摸孩子的后背来感知孩子体温。后背温热无汗,则说明孩子这时候穿的衣服正好合适。

二、一出汗立马减少衣物

很多家长一看孩子玩得满头大汗,就赶紧给孩子脱衣服,结果没多久孩子就生病感冒了。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后背垫一块儿隔汗巾,当孩子玩耍出汗后及时更换隔汗巾,避免孩子更换衣物着凉。

或者等孩子安静下来,自然消汗后再减少衣物。最好是在宝宝大幅度活动前,先减少一件衣物,这样可以避免孩子玩一会儿就大汗淋漓的。

三、猛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

当孩子感冒后,多喝水能防止细胞脱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更快排出身体中的废物。还能促进药物代谢,缓解咳嗽等。

但过犹不及。

凡事都有两面性,水喝多了对身体也有害。

饮水过多,会导致孩子小便多、出汗多,导致钠、钾等电解质随汗液、尿液排出体外,出现乏力、心慌、头晕、精神差、恶心等症状。喝水太多还会稀释肠胃中的消化液,导致孩子食欲下降。

不同年龄段孩子身体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6个月以内,不必给孩子额外喂水,母乳和配方奶中的水分足够满足宝宝身体需要,但在感冒发烧时要适当补充;6个月以后要适当为孩子补充水分;2到5岁的孩子每天应摄入600~800ml的水。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孩子感冒?

1、保证充足的睡眠,儿童应每天保持9~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2、保持室内清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远离感冒源。当感冒多发或流行时,不带孩子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家长如果有人感冒了,要减少与孩子接触。

4、加强锻炼。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做些运动,提高自身抵抗能力。宝宝太小的时候,家长可以在家将温度调节到25到28℃,在手上倒些松达婴儿山茶油,搓热双手给孩子做个抚触操或被动操等来增加孩子的运动量,提高孩子抵抗能力。

5、保持清洁卫生。宝宝衣物要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宝宝的玩具也有经常清洁,避免细菌入口。

6、适当增减衣物。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根据气温情况及孩子活动量及时增减孩子衣物。

7、营养均衡。一定要让孩子吃早餐;吃饭时不要太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油腻、油炸食品,多吃水果、蔬菜,保持膳食均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