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护理篇:妈妈如何从容应对宝宝流口水?

文 / 营养师徐明磊
2019-04-18 00:24


似乎每个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口水滴滴答答的时期,小嘴巴里的口水不住地嘀嗒,有时甚至如潺潺泉水不断涌出,脖子总是湿渍渍的一片……面对小宝宝流口水的情况,妈妈们很可能会皱起眉头,这该怎么办才好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流口水的那些事。


口水即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在医学上,流口水称为流涎,是婴儿时期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有生理性、病理性之分,绝大多数属于生理现象。刚出生的宝宝,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唾液很少,每天只有约50-80毫升,是成人的1/20-1/25。这个时候宝宝的口水仅足够湿润口腔黏膜,再加上此时宝宝只吃奶或流质食品,这些食品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唾液腺的分泌量就很少,所以新生儿很少流口水。到宝宝3月时唾液分泌渐渐增多,婴儿在4个月左右时,从吃母乳渐渐过渡到吃一些辅食,由于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会使口水分泌增多,会出现流口水。到6至7个月时,宝宝乳牙开始萌出,刺激三叉神经也会增加口水分泌,导致宝宝流口水。唾液分泌受神经支配,宝宝因为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唾液分泌的抑制能力及吞咽功能稍差,所以常流口水。这些都属生理性的,随着宝宝的长大,这些现象会慢慢消除,妈妈无需担心。一般来说,直到一岁前,宝宝口水多都是正常的。1~2岁后,流口水现象逐渐减少,无需处理。


但是家长也不要大意,某些疾病也会引起流口水。比如口腔溃疡,当宝宝口腔有溃疡的时候,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并且伴随吃饭喝水因疼痛大哭的症状。咽喉不红肿、扁桃体的增大,以及咽喉壁疱疹等,都可以引起宝宝口水不能吞咽而溢出的情况。另外,宝宝如果出现积食、消化不良也会流口水。如果宝宝持续出现流口水的情况,常常还伴有或者不伴有吞咽呛咳,口齿含糊等表现,极可能是脑神经发育不全有关系,需要到医院进行评估检查和相关的治疗。如果口水出现黄色或者粉红色,并且有臭味的,也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家长护理贴心提醒:由于唾液偏酸性,并且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对宝宝的皮肤有一定腐蚀和刺激作用,因此,建议家长要及时的用柔软的毛巾擦去口水,及时更换口水巾和衣服,勤换勤洗并加强杀毒,以免损伤皮肤形成糜烂,如果已经出现发红的情况,可及时涂抹滋润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