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宝宝生病前兆2
中医上,儿科又被称为“哑科”。由于婴幼儿不会说话,即使较大儿童往往也不能正确叙述病情,况且寸口脉短小,就诊时又多不能与医生很好合作,哭闹乱动而影响脉息,所以只能凭医生的观察来判断病情,因此望诊就显得尤为重要。
历代中医儿科医家都把望诊列为首位,认为“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
1、鼻子或周围发青
如果看上去感觉孩子的鼻子或鼻子周围发青,表示孩子脾胃寒湿,不但容易腹胀、腹泻,而且还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吃雪糕、冰棍等寒凉食物,冬季尽量少吃凉性水果,应该让孩子多运动。
2、肛门发红
小孩子的肛门正常时是粉红色的,肠内有热时,就会呈现红色,颜色越深,说明体内火越大。一旦发现是红色,就要给孩子吃些祛火的蔬菜或水果,如西红柿、白菜芯、甘蔗汁、或是喝点淡竹叶水、淡藤茶,也可用梨丝、白萝卜丝、藕丝滴上蜂蜜,沁出汁来给孩子吃。这时,一定记住不要让孩子吃的过饱,尤其是热量高的食物,尽量不吃,快餐更是要绝对禁止。
3、大便异常
通过宝宝大便性状能很容易判断出宝宝是否生病。
大便墨绿色、气味酸臭
多半是由于宝宝肠胃消化要出了问题。对于吃母乳的宝宝,妈妈们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吃辛辣的食物。对于吃奶粉的宝宝,可以补充点益生菌。
宝宝大便出血
大便呈现鲜红色或者有粘液、脓血,应该立即去医院医治。宝宝可能存在肛裂、息肉或者肠炎等问题。这种情况比较严重,不能耽误。
宝宝大便灰白色
这种情况属于胆囊问题,宝宝胆道可能堵塞。导致胆汁无法顺利进入肠道,从而改变了大便颜色。
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
有粘液质,且次数较多。这种情况属于宝宝腹泻,如果伴有发烧,精神萎靡等症状,说明宝宝体内可能还有感染,要及时就医。
4、出汗异常
宝宝出汗分两种,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生理性出汗多出现在炎热的天气,或者穿衣、盖被过厚导致宝宝容易出汗。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妈妈们不需要担心。
病理性出汗多为在宝宝安静或者睡觉的状态下,大量出汗,出汗不止。佝偻病或者营养不良的宝宝多出现此类情况。
5、望指甲
指甲出现竖条纹。是缺乏维生素A的表现;出现絮状白晕和白点,可能肠道有问题;颜色淡白无华为虚寒,苍白为贫血;指甲柔软不坚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6、看睡觉
睡相1:宝宝睡觉前烦躁,入睡后易惊醒,面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夜间。
预示:宝宝很可能即将要发烧了。
建议:粑粑麻麻需要给宝宝量体温,细心观察是否有感冒流鼻涕、打喷嚏、腹泻等症状;要多给宝宝喝水;如果发现宝宝已经发烧了,及时给他降温。
睡相2:宝宝睡着后不断地咀嚼、磨牙。
预示:宝宝可能睡前玩得太疯,或者消化不良。
建议:宝宝睡前最好不要做一些刺激性的游戏,以免让宝宝更加兴奋;如果是消化不良,应该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不要一次给宝宝喂得太多,以免吃得过饱增加宝宝的肠胃负担。
睡相3:宝宝睡着后四肢偶尔抖动,好像抽筋一样。
预示:宝宝可能过度疲劳,或者受到过强的刺激、惊吓。
建议:要减轻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避免让宝宝白天长时间玩耍,室外活动过多;也不要突然做一些容易让宝宝受到惊吓的动作。
睡相4:宝宝睡得不沉稳,翻来覆去,经常翻动身体。
预示:宝宝可能是消化不良,穿太多感觉热,也有可能是在发烧。
建议:晚上睡前不要让宝宝吃太多东西;不要让宝宝穿着厚衣服睡觉;避免给宝宝盖过厚的被子。
睡相5:宝宝睡不踏实,老是醒,哭一阵才睡。
预示:宝宝很可能是肠胃循环紊乱。
建议:粑粑麻麻需要特别留意宝宝有没有腹泻、呕吐,或进食不规律的现象。如果有,应该尽快带宝宝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