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吃肉要循序渐进,儿科医生:这个月份后可以增加适当的肉
肉对中国人来说有许多的吃法,有的吃货更是顿顿都离不开肉,现在人类的日常饮食中,大多已经离不开肉这一种美味了。吃肉,不仅是人们吃饭时的欲望所求,更与我们身体的营养健康息息相关。为什么肉是那么重要的食物呢?
肉类中有丰富的蛋白质。现如今,鸡、鸭、猪等牲畜中肉类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0%-20%,一个人要想身强体壮,蛋白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很多“肌肉男”需要补充适量的蛋白粉的重要原因。这些牲畜的营养和蛋白质含量接近人体所需,所以有助于其消化吸收,这也是家禽等牲畜大受吃货们欢迎的重要原因。

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在肉类中,含有的矿物质约为0.8mg%-1.2mg%,其中,钙、铁、磷在其中也有较高的含量。大家都知道,人类身体中流动的血液与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肉类中的铁不会受其他失误的影响而产生反应,因此在人体中的吸收和利用率较高,贫血的人应该增加肉的摄入。
富含多种维生素肉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例如畜类内脏中丰富的维生素A和核黄素,以及肉本身的B族维生素等等,所以肉类在提高人体所需要的物质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体内的脂肪含量。虽然宝宝在4-5月后可以增加适当的食物种类,但一些肉类的辅食该不该增添也成了妈妈们的烦恼,因为肉类中富含油脂,对于消化系统尚未成熟发育的宝宝来说也是一道关卡。

这样就有妈妈会问,宝宝到底什么时候能开始吃肉呢?
儿科医生的建议是在其8-9个月以后就可以为宝宝增加适当的肉食,这是从科学育儿的角度而言的,因为此时宝宝的消化系统已经充分发育,能够对肉类进行消化,肉类的营养远超于蔬菜,维生素等微量因素也更好吸收,吸收率远超蔬菜30%。

肉类对于宝宝的健康而言特别有好处,因为宝宝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其身体的营养所需,特别是母乳中的铁元素已经跟不上宝宝体内红细胞等的成长,所以在添加辅食后,妈妈要为宝宝添加猪肉等富含铁的食物,预防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
虽然补充肉类至关重要,但妈妈们也不能过于心急。

因为宝宝的牙齿和消化系统发育缓慢,对一些“新鲜”的食物会有一段适应期,所以在添加肉食时最开始一定要是泥状的,这有利于宝宝的咀嚼与消化,在宝宝适应后,就可以适当的将泥状转变成颗粒状。待宝宝长牙后,就可以慢慢的将肉变成条状,等宝宝牙齿和消化系统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做成块状,与此期间,肉类的数量也可以逐步增多。

同上,肉食的添加一定要按照宝宝的消化系统和牙齿的发育程度来作为标准,如果是消化系统较差的宝宝,就要适时推迟吃肉的时间,并且数量也要把握个度,避免宝宝消化不良,甚至出现不必要的消化道疾病。如果宝宝的牙齿发育缓慢,可以增加其使用泥状肉类的时间,待牙齿慢慢发育,再适当的进行颗粒状辅食的转变。适合宝宝的肉食主要有鱼肉与猪肉,适当的肥肉还可以有利于宝宝的视觉和大脑的发育。
所以,在给宝宝喂食时加入适当的肉,对宝宝的发育和健康有极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