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爸爸一个动作,2岁男孩凌晨发烧身亡......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既痛心又愤怒!
4月21日,浙江2岁男孩小昊(化名)在家发烧并出现惊厥现象。
脸和嘴唇发青、双眼上翻,手脚还一阵阵地抽动,喉咙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
爸爸以为是有什么东西堵住了孩子的喉咙,就把手伸进小昊的嘴里挖。
几分钟后,小昊一动不动,吓坏的父母赶紧把他送去医院。

心痛的是,送到医院时,孩子的呼吸心跳均已停止。
今年该院已遇到3起因使用土方法而让孩子丢命的悲剧!
而这起悲剧,离该院儿童神经内科林忠东主任发朋友圈提醒不到一天。
上周,该科室接诊了两例子因惊厥而受伤的孩子:
一名11岁的孩子因癫痫发生惊厥时,家人往孩子嘴里灌开水,结果造成孩子面部严重烫伤!
另一名三岁的孩子出现高烧惊厥后,爷爷带着戒指的手伸进孩子嘴里,一顿乱挖后,孩子嘴里被抠得血淋淋,还出现了喉头水肿!
4月20日上午,林忠东将这两个例子发到朋友圈,没过多久,小昊的悲剧又发生了!
林主任说,每年医院都会碰到三四个因惊厥而死亡的孩子,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家长采用了抠喉这个错误的处置办法。
截至昨天,该院今年已遇到3个孩子因此死亡。

医院儿童神经内科病房每年收治的患儿有1200多人次,其中因惊厥处置不当而造成孩子受伤的至少占了半数。
林医生说,“孩子发生惊厥,家长不处理是最好的。”
因为一般情况下,发生热性惊厥,99.9%的孩子会在5分钟内自行缓解,此时再视情况去医院就诊。如果惊厥发作超过5分钟就要尽快就近就医。
家长千万不可以自行采用土方法处置:抠喉、灌油、灌水等。
这些不仅救不了孩子,反而会造成二次伤害,甚至致死。
让人遗憾的是,家长自以为是的土方法害惨孩子的例子真的不少!
一位奶奶认为泡脚对身体好,于是天天带着四岁的孙子边看电视边泡脚。
结果,就是每晚的泡脚半小时,害了孩子一生。

医生解释,孩子小,脚钙化还没有定型,足弓没有发育完全,就受到了损伤。
如果不截肢,脚步畸形的同时,不仅会连带脊椎也弯曲变形,还会对孩子的其他器官,比如脑部,心脏和腹腔的发育带来干扰。
痛心!才四岁的孩子,因为奶奶自以为是的泡脚对身体好,就不得不截肢!
多妈在这里整理了4个害人不浅的土方法,希望更多的父母可以看到!
酒精退烧
液体挥发可以吸热,酒精易挥发的特性很容易误导家长们。
加上酒精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导致很多家长在小孩发烧的时候选择涂抹酒精降温。
实际上,大家只注意到酒精易挥发的特点,而忽略了酒精的毒性。
很多成年人在大量摄入酒精后都会出现酒精中毒,更何况年幼的孩子们。
酒精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非常大,通过皮肤摄入后极易麻痹呼吸中枢神经,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孩子身体发烧发热,及时去医院才是正确的选择。
卡鱼刺拍背、喝醋、喂饭团
孩子喉咙里不小心卡了鱼刺,很多家长习惯给孩子喝醋来软化鱼刺。
醋确实有这样的功效,但是需要产时间浸泡,而且醋在食道内无法停留,根本不能达到软化鱼刺的目的。
有的家长还会让孩子咽饭团,这样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在鱼刺扎入咽喉或食道黏膜时吞下饭团,只会使鱼刺扎得更深。
正确的做法:用压舌板(在家中可用筷子、牙刷)放在舌部前2/3处,观察整个口咽部,能看见的刺直接用手或镊子取出。
如果看不到鱼刺准确的位置,应该及时送孩子去医院。
烧伤烫伤抹牙膏、鸡蛋清、酱油
当孩子烫伤时,抹牙膏、鸡蛋清、酱油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导致细菌滋生和创面感染。
应该在创口处,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以保持伤口的清洁,降低伤口的温度,缓解烫伤的疼痛。

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者布巾把伤口遮盖住,防止伤口感染,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流鼻血仰头
孩子流鼻血时把头仰起,不仅起不到止血的效果,还会是血液倒流至咽喉、食管、胃,引起孩子不适,恶心。
严重时,还可能把血呛入气管和肺,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正确做法应该是让孩子身体稍微前倾,张开嘴巴呼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朝后脑勺方向挤压。
如果10分钟后还出血,就应立即就医。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虽然我们不需要考试,但是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育儿知识,科学育儿。
更应该及时把育儿过程中的土方法的危害告知老人,让他们知道,轻信土方法,真的会变成悔恨的痛。
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的最大心愿。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育儿,避免经验主义的土方法,才能为孩子的平安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