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里女合伙人给村里0-3岁幼儿做早教,用这些钱去资助大孩子读书不是更好?

文 / 知乎
2019-05-12 23:19

这不就是你们说的为人父母需要学习考试吗?好事儿啊,大好事儿啊。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下过农村,但我下过。我曾经在某农场呆了两个月,在那里真的看到了很多让我曾经闻所未闻的事情。怎么说呢,那里的贫穷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没有图书馆,没有电影院,我曾经在不想出门的晚上打开过美团外卖,页面提示问我要不要成为城市加盟商。

人口也少,两千平方公里的农场,总人口差不多两三万。壮年劳动力基本上没有就业机会,只好外出打工,留在场部的,基本只有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和未成年人。

有幼儿园吗?有,毕竟孩子肯定要上学前班。早教就够就不可能了,没能力消费,也没有生源。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父母生了孩子出了月子就要进城务工,努力拼一个城市户口再把孩子送到城里读小学读初中,孩子丢给老人带,或者好一点的自己带,不死都算带的好。

闭塞农村的老人带孩子可能还是按照三十年前的方式,孩子要吃肉糜,老人嚼碎了喂给孩子;小孩要跑,要跳,老人不可能时时看护,人老了,没那么多体力;老人只能日复一日地抱着孩子在家看保健节目,有点文化的,可能会给孩子读睡前故事。

老人思想脱节这事儿是石锤,不是我开地图炮,自行去知乎搜索婆媳关键字,看看有多少提问是关于带娃的就知道了。

我没有在胡扯,这就是农村的现状。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就算父母费尽心力把他们送到一个比平均线好的小学,也大概率跟不上。放养的孩子,怎么能和三更眠五更起就为了考个不错的学校,从牙牙学语开始没有一刻懈怠的孩子拼呢?

图为复旦城市和农村学生的比例

图2为1978-1998年数据

早教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内,但其让那些他们天资不差,努力也不输旁人的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那些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出路大抵是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进城务工,他们本可以靠读书改变命运,可是,他们跟不上。

我深深为他们感到痛惜。知识改变命运不是空谈,哪怕是职中,也算是一个给孩子看世界的高台。

问题回到早教,早教有必要吗?有,农村的幼儿迫切需要早教,比需要义务教育来得更加迫切。

毕竟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已经很高了,政府扶持的力度也大,但早教不一样,教育好一个母亲,可能可以造福三代人。

私以为早教是农村孩子看到更大世界的一块砖石。我敬佩每一个为了孩子奔走呼喊的战士。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不完美,但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