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幼儿培养4种良好习惯,塑造健康心理,提高个人素质

文 / 可馨育儿说
2019-05-20 22:02

文/可馨育儿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未来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而现实中无数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父母在宝宝1-3岁这个阶段要着力与培养宝宝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大量研究证明,宝宝在幼儿期是大脑结构和身体发展最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宝宝很容易就能够把父母教导的内容记下来,并形成牢固的神经记忆。以前人们都说“三岁看老”,这个词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具有一定的道理。由此也看出了,这个时期宝宝养成的习惯对于以后的成长是有多么大的影响。

幼儿1-3岁培养四种良好习惯,塑造健康心理,提高个人素质

宝宝处于这个生长发育往事的时期,如果不加以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对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经常洗手、洗脸;勤洗头、洗脚和洗澡;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勤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每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计划,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孩子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

而且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单单会影响宝宝身体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宝宝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宝宝的自信心、耐心、意志力、注意力专注度等造成影响,进而会让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愈发处于不利的地位。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宝宝虽然处于幼儿时期,但是他的身体和动作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时候,父母就不要一致宠溺着他,要让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馨育儿说,父母要有意识地从下锻炼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让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自己刷牙洗脸洗脚;自己叠被子等。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他的独立性与自我责任感也会相应提高。

二、看电视、玩手机要有度

现在人们都是手不离手机,大街上、商场中、地铁中、公交中等都是低头族,就算回到家中也是玩手机或是看电视。但是一个家庭中有了宝宝之后,对于使用手机、电视的依赖度就要控制起来,在孩子面前要少玩手机、看电视,这两个东西对于成人的诱惑力都那么大,孩子一旦沾染上很容易就陷入其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少看手机、电视多读书,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这样的纠正效果会更好。对于自制力差的孩子家长要多一点耐心,要慢慢指导孩子自己学会控制,最好不要与孩子形成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要让孩子养成自我控制的好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对于宝宝睡觉这件事,父母不要用吓唬的方式逼迫宝宝睡觉,这样都会让宝宝产生害怕紧张的情绪,更不敢睡觉了。睡之前,可以将睡眠环境营造的安静温馨,要让宝宝进行洗脸刷牙、洗脚,排好尿,换上宽松的睡衣,然后可以给宝宝讲一两个小故事或是听一首舒缓助眠的音乐。这不但有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也便于宝宝建立睡眠条件。

四、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宝宝能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喜欢读书。那么就可以从小就为宝宝朗读书籍,在宝宝不会说话的时候,可以让宝宝看着图画书读给他听,等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起来后,就可以读一些其他方面的书籍,增加宝宝对阅读的兴趣。等宝宝会说话能够识字后,就可以让宝宝自己去读,或是和宝宝一起读,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最后,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宝宝性格和优秀的品质,以及独特的气质,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个人的素质。所以,家长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侵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