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园长修炼记68:幼儿入园焦虑的主要表现

文 / 学历考证刘老师
2019-12-23 16:35

一、什么是幼儿入园焦虑

幼儿入园焦虑又称分离性焦虑,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由于分离所导致的过渡焦虑和发展性的不适,主要是指将要入托或入园的3岁左右幼儿因与其亲人分离所产生的焦虑、不安、哭闹、精神不振等有别于常态的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对于婴儿而言,3岁是一个分水岭,3岁以前,幼儿主要以家庭生活位置,没有或者很少进入到集体生活,进入3岁以后,幼儿将要面对新的集体生活环境,对他而言,在这样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产生焦虑是正常的,幼儿年龄太小,是他们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症结存在,一般而言,幼儿的这样焦虑状态会持续1—3个月。

二、幼儿入园焦虑的主要表现

(一)哭闹型

哭闹是极为典型也是最易引起关注的大类,其主要外显特征为大声啼哭,通过对幼儿观察,大多幼儿在与抚养者分离时,第一反应是哭闹,不让抚养者离开,当老师将其与抚养者分离时,幼儿会发生哭泣,努力挣脱,想要离开幼儿园,甚至会引起不良生理反应,如:呕吐、抽搐等,有的幼儿虽然反应较为平静,但仍会笑声哭泣,从本质上来看,幼儿哭闹是对陌生环境及陌生人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二)依恋型

当幼儿入园后,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当他们明白即使哭闹仍要与抚养者分离的现实时,某些幼儿会出现特别依恋某位老师或某件物品的行为,这类幼儿会时刻与依恋对象在一起,依偎在老师身旁或抱着某件物品不放,一般不参加活动和游戏,老师一旦离开或物品小时就会到处寻找,甚至继续哭闹,幼儿的依恋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其心理上对安全的需求,因此,依恋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入园焦虑的表现方式。

(三)消极行为

某些幼儿在经历分离情景时,一旦没有达到和抚养者在一起的需求,在大声哭闹的同时,或故意做出许多不正当行为,如破坏教室中的物品,打扰其他小朋友大喊大叫,干扰游戏等,因此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提出要离开幼儿园的要求,这类幼儿大多属于难以照看型,情绪控制能力弱,易烦躁,与抚养者分离时往往会用不正当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四)压抑型

这也是极为典型但容易被忽视的一大类,其主要外显特征情绪低沉,他们冷静、深沉、实干,但淡漠、缺乏自信、孤僻;这类幼儿在经历分离情景后,表现比较顺从,不会出现不正当行为,但情绪依然低落,在教室中会保持安静,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与别人交流,不参与集体活动、不吃饭、不喝水,有的也伴有低声抽泣,但通常比较安静。他们适应新环境的速度较慢,只有随着经验的增加,反应才逐渐积极。


对于此篇解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文章定日更新,如对你有用别忘记关注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