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到了“幼儿叛逆期”要怎么办?做好这4步,帮孩子轻松度过

文 / 奶果妈妈
2020-02-07 17:29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邻居最近总是向我抱怨自己带娃过程中很无奈,也很苦恼,原因是自己的孩子2岁后似乎越来越难管,越来越不听话,带孩子过程中很累。

情况是这样的:邻居孩子淘淘是个3岁半的小男孩,每次妈妈说什么,只要不合自己的意,他就会不听话,并且总是闹情绪,想和妈妈对着干。所以妈妈每次都觉得好心累,孩子总是不听话,做父母的就比较累了。

但是,这其实也是有根据的,孩子在有这样的行为表现,其实是一种"叛逆"的表现。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的叛逆期只有青春期,但其实这个是错误的,孩子从小到大,会经历三个叛逆期。即,2~3岁的自我意识觉醒产生的"宝宝叛逆期"、7~9岁积累生活经验带来的"儿童叛逆期"以及12~18岁身体和心智发育高峰所带来的"青春叛逆期"。

那么当孩子处于"宝宝叛逆期",也就是所谓的幼儿叛逆期的时候,父母应该要怎么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呢?家长只需做好这4步,就可以轻松帮孩子度过这个幼儿叛逆期。

深入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与动机

[案例]同事有一次想要带孩子出去野餐,收拾好了东西,那时候天气比较凉,于是同事就拿起一件外套就要往孩子身上套,结果孩子一把挣脱开了,还哭了起来,嘴里念叨着:"我不要!我不要!"同事不太明白,只是要给他套个衣服而已,孩子就哭成这样,于是同事就发脾气了,可是越让孩子穿,孩子就越抗拒,最后自己也没有办法了。

后来,孩子的爸爸来了,带着孩子来到衣柜里面,让孩子挑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穿上,孩子对着衣柜挑挑拣拣,最后选出了一件薄外套自己穿上了,孩子也马上破涕为笑了。

[分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孩子不愿意穿最开始的那一件外套,而且父母越是硬要他们穿上这样的外套,他们就越不想穿,越要反抗。其实,这不是孩子在跟我们大人唱反调,只是孩子不喜欢这个外套,不喜欢被父母安排,但是父母却还是硬要给他穿上,他才会有反抗的情绪。

所以,家长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了解孩子不愿意穿外套的原因,了解了孩子行为的原因,再依据孩子的动机来进行下一步,那么孩子就不会有反抗情绪,也就会按照我们的安排来进行了。

原则问题绝不迁就

[案例]邻居孩子晓晓最近不吃饭,每次到了吃饭时间就要玩玩具,并且又挑食,不吃蔬菜,不吃米饭,平时又爱吃零食,还总是要妈妈喂,妈妈不给就闹。于是邻居妈妈总是很苦恼,迁就了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于是,邻居妈妈不给孩子零食吃,还规定孩子吃饭的分量和地点,时间,并且自己也不喂他,让他自己饿了就自己吃,怎么闹都不理他。渐渐地,妈妈不顺从他的意思,他感到饿了就自然会自己去吃了。后来每次饭菜准备好了,晓晓就自己乖乖来吃饭了。

[分析]在以上案例中,我们看到,在吃饭问题上,越是惯着孩子,孩子就越是会不按时吃饭,不规规矩矩吃饭。叛逆期的孩子一方面不断挑战规则,另一方面又不断追求规则。倘若规则混乱,孩子也缺少安全感。因为妈妈会答应自己的要求,于是孩子就会不断挑战规则,因为妈妈不会骂自己。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父母应该要坚持原则问题不迁就。

在吃饭的问题上,不能任由孩子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这样是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害的行为,不能迁就。包括孩子破坏家中物品、破坏公共物品等行为,都是不能够迁就的。

多种方法巧妙引导

1、 激将法

利用孩子唱反调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么,就偏偏不让孩子做什么。

[案例]父母要求孩子多吃蔬菜,孩子就偏偏不吃。父母要求孩子按时吃饭,不要吃太多零食,孩子就偏偏不要按时吃饭。

[分析]当孩子总是不吃饭的时候,父母这样采用激将法,也就是不让孩子吃饭,告诉孩子不给孩子饭吃,这个时候孩子会越想要吃饭。孩子不想按时吃饭,那就饭点到了让孩子不要吃饭,别的时候再吃,这个时候孩子看到父母能够在饭点吃饭,于是孩子就会按时吃饭了。

2、 冷处理

冷处理的做法,就是父母装作没看见孩子的行为,孩子要闹了,就当做没看见,不去理他。

[案例]孩子小玲特别顽皮,总是把家里搞得很乱,总是爱丢东西。一开始,妈妈总是跟孩子说不能丢东西,但是孩子就是不听话,还偏要扔东西。后来,妈妈就不想理小玲了,每次小玲在妈妈面前扔东西的时候,妈妈装作没看见,继续和爸爸聊天,也不理她。于是,孩子渐渐地也就不扔东西了。

[分析]孩子有时候做出一些行为是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当做没看见,那么孩子就会渐渐地发现这些行为没有意义,于是也就会舍弃这些行为了。

3、 拉三角关系

也就是借助权威,通过孩子特别喜欢或佩服的人,告诉孩子怎么做。

[案例]有一天同事带孩子去幼儿园上课的时间快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但孩子在家里看电视不走。这时,同事机智地按响手机铃声,假装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告诉孩子,老师打电话说就剩自己没去了,于是孩子立马关掉电视机就要出门了。

[分析]当父母劝不动孩子时,可以寻找孩子的特别喜欢的人或者佩服的人来"劝说"。当孩子总是顽皮不听话,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孩子喜欢的小朋友是不会顽皮的,或者说老师说活孩子是不可以这么顽皮的。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不想要让自己被别人比下去,或者想要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于是会表现得更好。

4、 运动发泄法

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为会更明显,通过运动,能够孩子的精力有发泄的途径。

[案例]孩子欢欢在家没有一刻能够停下来过,总是沙发上跳一跳,床上爬一爬,搞得床上被子都乱掉了。于是妈妈无奈之下就把孩子带出去了,让孩子一起去爬上,出出汗。

[分析]孩子在家无聊,并且这个时候孩子精力旺盛,如果长期把孩子禁锢在家,孩子会无处发泄。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运动,让孩子不那么无聊,同时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5、 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则。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只有父母做好了,孩子才会跟着做好。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不能做出错误的行为,讲话也要注意有礼貌,做孩子的榜样。

负面情绪冷静处理

[案例]小男孩铭铭跟弟弟在玩玩具,突然间,玩具被弟弟抢走了,铭铭需要抢回来却抢不回来了,于是他大哭起来。妈妈见状赶紧跑过来安慰他,告诉他要把玩具让给弟弟,这个时候铭铭哭的更加大声了。

[分析]其实,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家长不要着急着给孩子讲道理,他们听不进去的,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拥抱和一句温暖的话,而不是道理。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家长应该给一个拥抱,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想哭就哭吧。"当孩子哭完了,家长就转移注意力,让孩子一起去玩沙子或者去公园。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