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乖宝宝,在家熊孩子?避免幼儿“性格二重性”,家长要警惕
文 | 小允儿妈妈(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通常我们都喜欢称呼孩子为什么呢?在我身边,“熊孩子”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因为宝妈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调皮,熊孩子不得不低头,承认爸妈给自己的新名字。
家家户户有熊孩子不奇怪,但是咱们的熊孩子到其他人家里成了乖宝宝,你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表姐的女儿今年6岁了,记得我结婚的时候这个孩子还是抱在手上的,那个时候就不安静,喜欢闹腾,晚上精神特别好。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已经6岁了还是这样,经常闹着爸爸妈妈陪她玩儿,自己的房间乱成一团,妈妈怎么给她收拾都没有用。
可是这样一个熊孩子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却非常不一样。有一次家里老人生日,办了酒席之后大家就坐一块儿吃饭了,本以为这孩子会很闹腾。
可是从头至尾,她都乖乖的坐在位置上吃饭,也没有闹着妈妈要干这个干那个。
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和面对外人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差距,这是为什么?实际上,人都有一种求得认同的心理,也就是说不论是大人孩子还是都会不自觉的希望别人对自己有好的印象,尤其是在不熟不认识的人面前。

一、为什么孩子在外乖巧,在家任性?
希望求得他人的认同,是孩子们在外面的时候乖巧无比,在家的时候任性万分的重要原因。因为孩子在家里是比较肆无忌惮的,家人的包容和行为习惯的雷同,并没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可是在外界环境中,孩子知道这些不熟的人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一些想法,由此,他觉得自己用不一样的方式对待是更好的选择。
另外,孩子人际交往来往能力不强,在外人面前不敢随便的放纵自己,态度散漫,害怕被别人批评等也是一个原因。
“窝里横”的孩子通常都是这样的,面对自己信任度比较高的人行为没有边界,可是一面对陌生人就怂了。
所以怯生也是一个方面,这是幼儿双重人格的特征,家长们是否有注意到?

二、家长的溺爱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二重性”
不论是求得认同还是怯生,家长的溺爱都是产生这样结果的直接原因。
二重性性格大多数出在孩子成长的初期,因为孩子会因为家长对待自身的态度去判断自己可不可以做这件事,如果面对的是不知根底的陌生人,孩子探索的程度会改变,也就是会用乖巧代替任性。
所以在家里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很调皮,自己怎么都管不住,父母的威严根本就不存在,但是要是这个时候有客人或者是我们在别人家里做客,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会收敛很多,这就是幼儿的性格二重性。

三、家长如何避免孩子出现“性格二重性”
1、 家庭中不使用“双标”原则
双标会让孩子思想意识模糊,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于是,在家里的时候他们任意妄为,可是脑海里记着妈妈说,要这样做,要那样做,思想意识的模糊,界限不够分明,双标之下,孩子的行为教育是紊乱的。
2、 不过渡溺爱孩子
性格二重性之下,孩子在家里的胆子很大,甚至敢挑战家长的威严,可是一到外面就像小老鼠一样胆小,这和家长的溺爱,过度纵容孩子有着极大关系。
因而,要想孩子不形成性格的二重性,那么在家里的时候家长们就要注意了,不能太溺爱孩子,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指正的家长们照样要指正孩子。

3、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平常的时候多夸夸孩子,取得进步时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奖励,带着孩子参加各种不一样的活动……
增强孩子自信心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变的自信了,在与人来往的时候就会更加自如,不会刻意的迎合也不会觉得自己太自卑等,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幼儿的性格二重性。
在外乖宝宝,在家熊孩子,这是中国大多数家庭里存在的情况,殊不知,孩子反差行为的背后是幼儿“性格二重性”的结果,对此,家长要警惕。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允儿妈妈,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