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掌握这3类小细节,让孩子开心、家长满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通过教学活动,为学生传授学问或技能,解答疑惑,对幼儿来说,幼师同时也是陪伴童年成长的好朋友。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一次良好的集体活动既要能完成活动内容,又能让小朋友们热情活跃。
组织好一次幼儿活动,关键在细节,在活动中把握好这些小细节,掌握技巧十分重要。

活动礼仪
1. 注意对小朋友们的称谓。
在称呼小朋友们时,要称呼全名,或者亲密的称呼,但切忌称呼小朋友的绰号,这是十分不尊重小朋友的行为。
2. 用眼神交流去感染每一位小朋友。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包含着很多的信息。对于幼师来说,可以利用眼神来传达我们的信息,完成好集体活动。
小朋友表现好,用称赞的眼神肯定他们的成果;要不断地扫视所有小朋友,关注到每位小朋友的行为和表现,不要让一部分小朋友被忽视,要让他们都感受到自己一直被老师关注;当小朋友在活动中吵闹,要用眼神制止他们。
但是,我们在运用眼神交流的时候,要注意眼神要自然亲切,不可过久地注视某位小朋友,给人一种敌视、压抑的感觉。
3.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时在举手投足间我们的行为也许会疏远小朋友。
我们在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有些行为对小朋友来说,会产生敌视和不适的感觉。例如,抱胸动作意味着防备和威严,不利于拉近我们和小朋友的关系;用手指指人,这样意味着受到了“针对”,小朋友可能会有不适感;叉腰、瞪眼,这类动作对于小朋友来说具有很强的压迫感,阻碍老师和小朋友之间建立亲密关系。
学会用小的动作来表达尊重,拉近关系。例如,在活动中与小朋友交谈时,懂得慢慢蹲下,以平视的角度和小朋友说话,这样就不会给孩子留下“高高在上”的印象,帮助我们融入小朋友的世界。
活动设计
1、在设计集体活动的时候,活动内容要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我们在选择活动题材的时候要充分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要做到可操作、很常见,这样就能让小朋友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集体活动中。
2、我们在设定活动目标的时候,要注意把握难度。
太简单
因此活动目标要根据小朋友们的实际情况,把握适度的原则,量力而行。
3、认真设计好提问互动环节。
我们在设计提问内容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规律和生理规律,考虑活动中所面对的幼儿的实际能力,但必须不偏不倚。
提问的内容要对于小朋友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能够帮助小朋友们在掌握新技能的同时,又能使他们懂得举一反三。
提问要围绕本次集体活动的重点,不要提一些无关问题,这样容易使小朋友们遗漏活动的重点。
语言表达
1.我们在集体活动中组织语言时,要做到自然严谨。
我们在组织活动时,语言要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而且内容要符合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客观规律,做到不随意、不违背事实,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2.要让我们的语言具有亲和力。
我们在活动中与小朋友交流时,我们要像慈父慈母般控制自己的神态和语调,这样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亲切、自然的语言能够让小朋友感到幼儿园活动的浓浓温情,让小朋友们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喜欢来幼儿园。
想要学习更多教学技巧,快来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