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未来,幼儿教学在创新中不断前进

文 / 爱分享的麻麻
2020-03-10 00: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变革不断地推动着教育往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早在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就指出,“要求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虚拟现实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的进步。

特别是在幼儿教育这一问题上,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幼儿早期教育相结合,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激起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浓厚兴趣,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实现孩子更好的早期发展。然而,研究数据也显示,人们对听到的内容只能记住20%,对看到的能记住30%,而对亲身经历或模拟的内容能记住90%,对于孩子来说,尤为显著,孩子对于知识的习得,很多时候是在玩的过程中获取。

幼儿教学黑科技——AR技术崭露头角

那么如何用科技带动幼儿教学的发展与进步,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项幼儿教育领域的黑科技——AR技术。

什么是AR技术?

AR全称“Augmented Reality”,意为增强现实技术。百度百科对AR的解释是这样的: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用简单的话来说AR就是将虚拟信息放在现实中展现,并且让你和虚拟信息进行互动,想想是不是感觉很有趣的呢?这种互动模式,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从而形成了一种互动式、探究式、沉浸式的教学模式,在游戏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更好地满足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AR技术开始在教育市场投入使用,包括在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逐渐渗透入教育的各个阶段,成为影响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AR科技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AR沙盒学能课程就是一款以AR技术为依托的幼教产品课程,它以加州大学实验室研发,由来自俄罗斯“硅谷”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独家设计的互动式儿童教育和发展工具iSand Box AR沙盒为幼教设备,结合各种操作程序,以培养幼儿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并相应的开发出了“蔚蓝星球” 、“沙河之旅”、“印象地带”和“智慧空间”四个版块,课程分为小班、中班以及大班三个阶段,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形成了系统的教学框架,为幼儿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AR沙盒学能课程强调以兴趣入手,在主题情境中,借助合适的操作工具鼓励幼儿充分的探索,比如在恐龙程序的《恐龙去哪儿了》的活动中,幼儿借助程序,在操作中初步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由此引发对恐龙化石话题的讨论,从而激发对恐龙化石的考古愿望,并在沙盘中进行考古的游戏找出恐龙化石,最后进行恐龙化石的拼图游戏,整个活动贯穿游戏,与游戏自然结合,借助游戏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孩子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与传统的幼儿教育不同的是,AR沙盒学能课程从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觉视觉知觉感官能力等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实施的时候,相关程序可以进行整合教学,实现多元化的教育目标,一节课的环节融合多个教育领域,即:包含数学、科学、地理、美术、语言等多个领域。环节之间衔接自然顺畅,整节课形成有机整体;让孩子们保持极大地兴趣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幼儿教育为何如此重视孩子能力的发展

日本学者木树久一指出,儿童潜在能力遵循一种递减的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教育,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就只能具有60分能力的人。

由此看来,幼儿得大脑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真正的早期教育并不是教会孩子什么,而是把孩子所具有的能力开发出来,在这个时期内,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效果将是事半功倍。

AR沙盒学能课程完美的将科技与幼儿早期教育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满足了幼儿教学发展的需求,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相信这一课程将会在推广中得到更多的认可,为与幼儿教育注入崭新的活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