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1~3岁幼儿的试听觉能力?怎么训练幼儿颜色视觉能力?
这一时期婴儿的视听能力、形状与大小知觉能力、方位与距离知觉能力以及时间知觉能力又有新的进步,所以幼儿期的感知训练就应着力于这些方面。这里我们只着重介绍一下颜色视觉、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三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幼儿颜色视觉能力的训练

颜色、形状和大小是物体的三个主要属性。在幼儿期,训练其颜色视觉能力是感知培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不过,对于1~2岁的幼儿和2~3岁的幼儿的色觉训练主要要达到的目的是:能将两种颜色不同的同类物体按色归类;能将两种不同类的物体按色归类;能从4种颜色中选出两种所需要的颜色进行归类。2~3岁幼儿的色觉训练目标则主要是:能按颜色特征区分、比较同类或异类物体;知道颜色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可用来标志物体;能将两种颜色的物体交替排列。

涂涂画画
用蜡笔或水彩笔在画纸上画毛线团、气球等,以引起孩子涂画的兴趣。然后让孩子拿蜡笔,随意涂涂画画。但注意不要让孩子把蜡笔往嘴里放。
这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色彩感知。
积木插孔

拿几张两种颜色(红—橙、橙—黄、绿—蓝、蓝—紫、紫—黑)的可插积木的小桌或插塑板。每张小桌或插塑板配10个积木块,每种颜色的各5个。
活动之前,大人应引导孩子对眼前的桌子等物进行观察。小桌的颜色各种各样,积木的颜色也是各种各样的,不过桌子的某一部分的颜色与一些积木的颜色是相同的。如果把积木“栽入”相同颜色的小孔里,那么它就好像“躲了起来”一样,谁也发现不了;如果把积木“栽入”不同颜色的孔里,则很远就会被人发现。接着,成人指着桌子的黄色部分问孩子:“与这种颜色相同的积木在哪儿?”如果孩子有困难,成人可先挑1~2个相同的积木,然后依次把它们“栽入”小桌的孔内。这时可以问孩子,这些积木有没有“栽”对,进一步强化孩子对同色的桌子、积木相配的观念。
在大人引导孩子完成黄、橙小桌的积木插入作业后,可让孩子自己独立地完成其他颜色配对组的作业。此时,如果孩子有错误,可以提醒他,但不能再示范完成。这一游戏形式亦可改用别的颜色组合(如红—蓝、绿—蓝、橙—紫、黑—白)或别的游戏材料(如蘑菇)来进行。如果想适当加大训练难度,则可将其演变成“从4种颜色的物体中选出两种颜色相同的物体并插入相应的插塑板的孔中”的游戏形式。
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按颜色将不同类型的物体进行归类的技能。
泥塑
取几块色彩鲜艳的橡皮泥,捏捏拍拍做几个造型,红色的捏个苹果,黄色的捏个小鸡等。然后让孩子说出泥塑物品的名称,并教他摹仿制作。
画“波浪”
成人先画一条波浪线,让孩子照着画一条。然后成人再在孩子画的“波浪”上画一条小船,并给孩子讲解,加深孩子的印象。
做项链
取大小和形状完全一致的4颗红4颗白色的珠子。穿珠子的细线和装珠子的小盒各一。
成人先把珠子从盒中倒出,并告诉孩子它们的颜色是不同的,成人甚至可以选出一对珠子,对孩子说:“这是红色的珠子,这是白色的珠子。”然后成人向孩子提出要求:做项链,并指出“做项链时,应当先穿白色的珠子再穿红色的珠子”,边用语言指导边用动作示范。最后由孩子按要求单独完成。这一游戏形式也可以改由别的颜色配对或别的游戏形式来进行。如果把颜色属性改成形状或大小属性,又可用来训练幼儿的形状或大小知觉。
这是为了教孩子学会把不同颜色的物体交替排列。
分颜色
把玩具堆成一堆,妈妈把红色的玩具一样一样拣出来,每拣一样给孩子看一下说:“红色的。”再把其他颜色的玩具照样分开堆。然后把玩具重新混在一起,叫孩子分。如果孩子一时还不能很好地做这件事,妈妈可以协助或提示孩子,帮助他完成这个游戏。
这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色彩感和能力。
幼儿形状知觉能力的训练
在幼儿期,对形状知觉能力要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1~2岁幼儿能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塞入相应的孔中;能把两种形状不同的同类物体形状归类;能把两种形状不同的同类物体归入不同类的相应物体之中。2~3岁幼儿能从4种形状的物体中选出两种,与不同类物体对比;能将两种形状的物体交替排列。
重叠的图形
准备重叠的图形一张,蜡笔一盒。
出示图片,让孩子注意观察图形,告诉孩子这是一张多种东西的重叠图形,请他仔细找一找,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待孩子找出剪子、菜刀、汤匙、碗、帽子5种图形后,再让孩子把每种物品涂上不同的颜色。
这是为了培养孩子观察力、注意力,提高辨别能力。
自制拼图
准备图画纸、剪子、铅笔、蜡笔。
让孩子在纸上画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等,再让孩子把各种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让孩子剪下各种图形,用这些图形任意组合,就可以得出各种图案。
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的能力。
记得快
准备一幅画有四种水果的画、两张纸、一盒蜡笔。
让孩子仔细看画大约10秒钟,然后将图画用纸盖上。让孩子仔细想一想,刚才都看到了什么,然后用笔把刚才看到的东西画下来。画完后,打开图画对照一下,改正错误的地方。给每种水果涂上适当的颜色。
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
拼图案
准备画好同心圆的硬纸两张,剪刀一把。
让孩子自己动手将每个画有同心圆的图片,沿虚线剪成4个小方块,先摹仿图拼拼看看,然后自己动手拼各种图案。
这是为了训练孩子的积极思维,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准备插盘两个,大小和颜色一致的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小旗若干。
大人把小旗混乱放置,并告诉孩子,这些小旗形状是不相同的,有的(出示三角形小旗)是这样的,有的(出示长方形小旗)是那样的。要求孩子把一样的小旗插入一个插盘里,把和它们不一样的另一些小旗插在另一个插盘里。在游戏过程中,成人先进行示范,并提问孩子,哪种小旗应当插在这个盘子里,哪种小旗应当插在另一个盘子里。待孩子明白后,给他们所有的小旗,让他们自己完成。此时,如果孩子在辨别形状上仍有困难,可以引导他们把一种形状的旗叠在另一种形状的小旗上比较,看看他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这一游戏即可以由一个孩子进行,也可以让几个孩子同时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看谁插得又快又好。在这个游戏中,小旗可以改成别的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也可用积木代替小旗来进行游戏。
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把形状不同的同类物体分成两组,掌握按形状确定物体异同的简单方式。
幼儿大小知觉能力的训练
大小和颜色、形状一样,也是物体的重要属性。对于1~2岁的幼儿,大小知觉的训练目标是:能够初步分辨物体的大小;能够把同类物体按大小归类;能够按大小把同类物体归入不同类的物体中。对于2~3岁的幼儿而言,其训练目标则是:能根据形状和大小两种特征对比物体;能将两种大小的物体交替排列。下面我们略举两例来说明对幼儿的大小知觉如何进行训练。
套环套到轴上
准备若干大套环和小套环,带底座的轴。
大人应当着孩子的面把套环玩具取来,并告诉孩子这是由一些大小不同的套环组成的。然后开始拆套环,一边从轴上取一个又一个小套环,一边说:“这是一个小套环,而这也是一个小套环……”把拆下的小套环依次排好,并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大的套环上,然后告诉孩子,这些套环和刚才的不同,它们是些大的套环,并把取下的大套环也依次排好。在所有的环都取下以后,成人可开始引导孩子做套环游戏。成人先在轴上套上一个大的套环,并让孩子也摹仿着套上一个大套环。在所有的大环套完以后,再指导孩子套小的套环,至所有的小套环均套上为止。
这一游戏作业可以有难度更大一些的变式,如果套环的大小规格不只两种,而是每个套环的大小均不同,则可引导孩子学习按大小递增的顺序将环套到轴上。如果游戏由套环改为大小不同的套盒,则可引导孩子在大盒子里套上小盒子,在小盒子里套上更小的盒子。
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在摆弄玩具的过程中注意玩具的大小这一特性,能够初步分辨物体的大小。
盖盖子
准备一只杯子和大、中、小三只盖子,其中只有一个盖子是可以正好盖在杯子上的。先教孩子盖杯子的动作,然后再把三只盖子都给他,叫他“看用哪个盖子能把杯子盖好”。孩子在反复盖上取下后,终于选中了合适的那个时,妈妈要给予表扬。
这是为了让孩子掌握物体之间以及物体特性之间的最简单的大小关系,发展最初的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