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教知识】这些题的答题技巧告诉你!
1,解题策略
解答分析题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看问题。从问题中可以明确作答的方向性(知识体系)及要答的内容(知识点)。在审题之前,考生不妨先看看问题,了解考的是哪一个知识点,该知识点属于哪一维度。经验表明,带着问题分析材料的效果比直接分析材料更好。找准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重在准确、明晰。
【例如】问题:
(1)哪位教师的做法最恰当?(2)请分别对两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第二步:审材料。根据问题要求的知识点去审题,在审题过程中使用画线、圈点等方式将知识点一一对应。认真而仔细的审题是至关重要的,审题可逐字逐句地阅读,同时画出关键词。审题,重在快速、全面、准确和理解。
【例如】在开展“烧烤店”游戏前,大一班的李老师加班加点为幼儿准备了烧烤架、烧烤夹以及各种逼真的“鱼丸”“香肠”“土豆片”等食材。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搜集所需材料。幼儿游戏情景分别见图1(大一班)和图2(大二班)。
分析材料:材料中,幼儿进行的游戏是“烧烤店”的角色游戏,年龄班是大班,大一班老师准备了逼真的材料,大二班的老师引导幼儿自己准备材料。所以本题可以结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幼儿游戏材料投放的角度作答。
第三步:理逻辑。在正式作答之前,需要理清楚如何答题才能保证逻辑更清晰。考生在审题后应根据题干所提出的问题和给定的材料,思考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回忆有关教育理论的概念或原理。
策略:
(1)列要点
大二班王老师的做法更恰当。
(2)解释要点
①李老师做法不恰当。
a.游戏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李老师在提供游戏材料前,没有了解幼儿的想法,而是直接为幼儿提供材料,没有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b.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材料的一物多用,能够发展其想象力。
②王老师的做法恰当。
a.王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同时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b.王老师的做法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激发幼儿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取材料
王老师的做法恰当。
a.王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同时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材料中,王老师与幼儿商量,并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收集所需材料的做法能够使幼儿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同时通过自己寻找材料的方式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b.王老师的做法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激发幼儿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材料中王老师并没有直接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材料,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寻找,使幼儿在挖掘和发现材料的过程中大胆地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另外,从大二班幼儿开展游戏的情境中可以看出,幼儿搜集的材料多为半成品材料,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第四步:写答案。答题要注意列出其解答要点做到完整准确,简明扼要,书写整洁。此外,在答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内容时尽可能多使用专业语言。
示例【答题要点】
(1)大二班王老师的做法更恰当。
(2)对两位老师做法的评价。
①李老师做法不恰当。
a.游戏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李老师在提供游戏材料前,没有了解幼儿的想法,而是直接为幼儿提供材料,没有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b.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材料的一物多用,能够发展其想象力。李老师在游戏前为幼儿准备各种逼真的设备和“食材”导致幼儿不容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象对它们进行象征性的改造,反而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②王老师的做法恰当。
a.王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同时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材料中,王老师与幼儿商量,并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收集所需材料的做法能够使幼儿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同时通过自己寻找材料的方式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b.王老师的做法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激发幼儿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材料中王老师并没有直接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材料,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寻找,使幼儿在挖掘和发现材料的过程中大胆地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另外,从大二班幼儿开展游戏的情境中可以看出,幼儿搜集的材料多为半成品材料,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