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示范-幼儿儿歌

文 / 中公小姜老师
2021-03-26 09:13


幼儿儿歌《小蚂蚁》

教学设计

《小蚂蚁》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蚂蚁搬米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朗诵儿歌《小蚂蚁》,并能进行儿歌仿编。

3.情感目标:体验儿歌韵律的趣味性,乐于参加儿童诗歌活动。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会朗诵儿歌《小蚂蚁》。

2.活动难点:体验儿歌韵律的趣味性,并进行儿歌仿编。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蚂蚁搬豆》的图片、《小蚂蚁》儿歌配图。

2.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利用《小蚂蚁快快爬》的律动进行导入,吸引幼儿兴趣。

师:小蚂蚁快快爬,天空就要下雨了;滴滴答,滴滴答,地面溅起小水花;蜗牛躲进房子里,小兔躲在蘑菇下;小蚂蚁快快爬,找片树叶避雨吧。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小蚂蚁今天又去干什么了呢?

(二)活动展开

1.教师完整地、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幼儿聆听。

师:我们来听一听蚂蚁是怎么搬米的呢?用的什么方法?

2.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教师出示儿歌配图提问幼儿儿歌内容。

提问:蚂蚁长什么样子?一开始蚂蚁怎么搬米的呢?最后用的什么方法成功地搬动了大米?

教师小结:小蚂蚁和小伙伴互帮互助才能搬动大米,那我们小朋友以后也要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2)组织幼儿进行儿歌接龙的游戏。

师:现在老师来说儿歌的上一句,请小朋友们来接儿歌的下一句。

3.儿歌仿编。

教师出示其他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将图片中的小动物编到儿歌当中去。

师:老师这里还有其他小动物的图片,我们把它们也编到儿歌当中去吧。

(三)结束部分

表演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边说儿歌边做动作,体验儿歌韵律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去美工区开展绘画小蚂蚁的活动。


结构化问题及参考答案

请谈一谈3-6岁儿童的特征。

【答案要点】

1.综合概述

3-6岁的儿童正处于幼儿期,正是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根据年龄段的特征,将3-6岁儿童分为三个时期。

2.具体阐述

(1)幼儿初期(小班)3-4岁。①生活范围扩大,认知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都得到迅速发展;②认识依靠行动,其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③情绪作用大,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人的感染;④爱模仿,喜欢模仿成人的一举一动。

(2)幼儿中期(中班)4-5岁。①活泼好动;②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形成,能够依靠表象进行思维;③规则意识产生,能够遵守老师说过的规则;④开始组织自己的游戏。

(3)幼儿晚期(大班)5-6岁。①好学好问,求知欲、好奇心特别强,喜欢问问题;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③开始掌握认识方法,如能够控制自己的注意,开始进行有意记忆;④个性初具雏形,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情绪和兴趣,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

3.点题升华

幼儿园时期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了解每个时期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最适合最有效的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