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灵幼儿科学—科学学习活动中,幼儿如何探索的几大途径?

文 / 童奕之星幼儿科技
2021-04-16 09:11

幼儿如何探索

的几大途径

中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将它们蕴含在科学区、科技走廊、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说明了科学发现及探索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NO.1

环境对幼儿探索理念的重要性

《纲要》中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

1.园所环境是文化特色有效展现的重要场所,凸显幼儿园科学探索特色,结合幼儿发展需要,以科学家为切入点,通过师幼共同讨论,生成了园内科学主题环境。

例如:可以以名人家的小故事为切入点,给幼儿讲解科学故事的来源及科学的意义,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等方式来了解科学的道理。

2.以探索课程为基础,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结合对应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展示幼儿对科学的梦想。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比较—分享—粘贴的方式进行呈现。

科学为切入点

以科学为切入点

幼儿园教室可以张贴名人名言故事,如:“牛顿的苹果树”“爱因斯坦的小提琴”

长廊里可以张贴星空、宇宙的图案等……

NO.2

给幼儿提供可操作

可探索的活动空间

“一日活动皆科学”,给幼儿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科学环境,让幼儿自由的探索和发挥自由想象,是开展科学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1.根据幼儿的喜爱制定班级个性风格,幼儿可以根据季节、班级特色、兴趣爱好等情况,制定环境主色调、主题材料等。

例如:将幼儿关于活动的思考、过程性的探索内容、以及生成的其余活动内容呈现于室内主题板块,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他们不断思考、持续探索。

2.区域内容、场地选择、游戏材料都来自于幼儿,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促进幼儿自主探索,与环境充分互动。幼儿在环境的熏陶和材料的支撑下,不断的对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探究欲望,生发探究行为。

例如:根据课程设置以及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科学区。生活中幼儿好奇的事物,如树叶、种子等的提供,幼儿可以利用不同的工具自由探索其中的奥秘。还有幼儿平日接触到的科学现象所引发的科学小实验,如摩擦起电,光的三原色等等。把班级科学区变为幼儿兴趣的始发点,通过各种适宜材料和工具的提供,不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科学探索的能力。

3.自然角或户外广场同样能够成为展现幼儿科学探索意识和成果的场地,老师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从幼儿中发现各类契机,萌发探索意识,从而有效支持幼儿的探索。

例如:如老师根据幼儿的观察行为和能力水平,在自然角提供了各类种子发芽试验,幼儿比比谁最先发芽,谁长得更高,“植物不同的发芽方式”及植物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生长条件,把自然角变为了可以开展各种科学小实验的活动场地。

自然生长规律

植物生长规律

豆子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它的发展变化?

植物的生长条件需要光照、温度、湿度等不同的生长条件。

动物的生长习性

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它的成长变化?小蝌蚪是如何成长的过程?

NO.3

科学学习活动对幼儿探索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学习活动是幼儿开展科学探索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科学领域关键经验的学习,幼儿各年龄段科学探究能力的分析以及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了解等各种方法,在不断的探索和调整中总结并形成了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模式。

如小精灵幼儿科学发现室课程里的200多个科学小实验,都有配套的科学器材与教学课程与之相对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发的的探索活动,让幼儿亲近科学、喜欢科学,对科学产生兴趣,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在做做、玩玩中体验成功和愉悦。

科学并不遥远

“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科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在幼儿不断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挖掘幼儿的潜能,提升幼儿的智慧,发挥幼儿的潜力,培养了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