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幼儿异物卡喉,省儿童医院专家提醒

文 / 井陉县电视台
2021-09-08 18:17

9月1日,

井陉县医院内镜中心接到急诊科电话:

“一名1岁幼儿玩耍时,

误食一枚5角钱硬币后频繁恶心呕吐、

哭闹不止,X线显示硬币位于食管入口处,

需立即行异物取出术。”

情况危急,

内镜中心主任樊建平第一时间

开通急危重症手术患者绿色通道,

联合麻醉科、耳鼻喉科、

放射科研究制定手术方案。

与此同时,

内镜中心医技人员积极完善术前准备,

为抢救生命争分夺秒。

考虑到幼儿哭闹、呕吐、

体位改变等因素,

硬币可能会发生移位增加取出难度,

为最大限度降低患儿麻醉风险,

于是麻醉科主任张秀山

果断决定给予局部麻醉,

内镜中心及耳鼻喉科通力协作,

通过胃镜将硬币顺利取出,

患儿转危为安。

河北省知名专家、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主任刘建华提醒各位家长

幼儿常因进食时哭、笑、

玩、闹等将食物吸入气管,

学龄儿童则经常将笔帽、

小玩具等含于口中玩闹、

深吸气时不小心吸入气管,

尤其不能清楚表达的婴儿,

在家长没有看到异物吸/吞入情况下

容易被遗漏和忽视。

没有明确异物吸入和呛咳史,

若患儿临床有呼吸异响、呼吸不畅、

反复咳喘、肺炎治疗无效等情况,

均应积极做支气管镜探查,

以便明确诊断,精准治疗。

孩子有这种表现,有可能是被“异物卡喉”了

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

发生“异物卡喉”

可能自己不会表达出来

这时就需要家长来进行判断

1.异物进入期

患儿多于进食中突然发生呛咳、剧烈的阵咳及梗气,可出现气喘、声嘶、紫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2.安静期

若异物较小,刺激性不大,或异物经气管进入支气管内,则可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咳嗽和憋气的症状很轻微,甚至消失,而出现或长或短的无症状期,故使诊断易于疏忽。

3.刺激或炎症期

◎植物类气管异物,因含游离酸,故对气管黏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豆类气管异物,吸水后膨胀,因此容易发生气道阻塞。

异物在气道内存留越久,反应也就越重。初起为刺激性咳嗽,继而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气管黏膜肿胀,而出现持续性咳嗽、肺不张或肺气肿的症状。

4.并发症期

异物可嵌顿在一侧支气管内,久之,被肉芽或纤维组织包裹,造成支气管阻塞、易引起继发感染。

长时间的气管异物,有类似化脓性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咳痰带血、肺不张或肺气肿,引起呼吸困难和缺氧。

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可危及生命。

怎样避免呼吸道异物

预防1

应避免3岁以下的儿童接触坚果类食物。

婴幼儿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欠佳,牙齿发育不全,过早食用坚硬食物,不易嚼碎,喉的保护性反射功能也较差,咳嗽反射亦不完善,易将口内食物呛入气道且不易排出。

预防2

进食过程中活动、哭闹、大笑是呼吸道异物的主要诱因。

家长应当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食习惯,口中含物时不诱其哭闹、跑跳、大笑。

预防3

应教育儿童不要养成口中含物的习惯,发现口中有异物时不要试图强行抠取或吓唬致其哭闹以免异物吸入,而应让其在安静状态下自行吐出。

以下内容家长必看,关键时刻能救命

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徐梅先呼吁:为了减少因异物吸入导致的缺氧性脑损害,建议全社会共同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即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

急救不能站立的婴幼儿

救护人坐着或者跪在地上,用一只手的两个手指夹住孩子的颧骨(固定头部),孩子头朝下45度趴在救护人的前臂上,再用另一只手掌的掌根大力拍打孩子两个肩胛骨连线的中点处5次。

然后,将孩子翻过来躺到救护人另一侧手臂上,以便检查异物有无排出。如没有排出,再用两个手指按压孩子两个乳头连线中点处5次。如果异物还是没有排出,重复以上动作。

急救可以站立的清醒儿童

救护人单膝跪地或蹲或站在儿童身后,两手臂环绕孩子腰部,右手握拳顶住其肚脐上方两指处,左手包住右拳,向后上方冲击,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关心孩子健康,

转发提醒更多人!

·E N D·

来 源| 河北新闻网

编 辑| 荣晓兰

审 核| 梁建云

编 审| 何克宁 刘亚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