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龄前孩子的时间观念?
父母们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扰: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做事情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其实这与孩子的时间管理观念有关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观念呢?

下面几个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1. 让时间管理变得有趣成年人的时间管理通常和起床上班、约会和各种会议相关,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压力有时会让人想把闹钟扔出窗外。
但对于小孩子来说,时间管理可以变的很有趣。用彩笔画一个属于自己的日历表,然后用小图钉标出特殊的日期。把孩子之前需要花很久才能完成的事情制作成小任务,比如刷牙、穿鞋或者上学前整理书包,然后和孩子进行比赛,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可以完成。你把时间管理学习任务做的越有趣,孩子就越容易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并坚持去做。
2. 尽早开始你可以在孩子到青少年的时候再教孩子时间管理,不过,越早开始教孩子,孩子学起来就越容易,父母以后的日子就越轻松。
学龄前的儿童可以通过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项小任务来开始学习时间管理,比如穿衣服或者整理玩具;学龄儿童可以通过记录完成一项作业或者简单家务的时间来开始。

孩子会认时间不代表会计算时间长短,在孩子完成一项小任务的时候,通过计时器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把小闹钟放在身边,或者定时告诉孩子剩余时间,让孩子对时间建立起内在的感受。
注意,你不是在教孩子靠闹钟来生活,而是帮助孩子意识到1小时、15分钟或者5分钟在自己心中是多长。这样的话,下次你在跟孩子说“我们5分钟后出发”,那么孩子就会意识到他们没时间来玩玩具、看电视或者看故事书了。
4. 一起制作家庭日历家庭日历对于家人来说就像是导航地图一样,瞅一眼你就知道下周一孩子要去看球赛,周三你要去健身房,周末一家人一起去郊游。
制作家庭日历的时候,家里的所有成员都要参与其中。可以使用小型彩色便利贴在做日历,每个人选择一个喜欢的颜色,然后把自己未来一周要做的事情写好贴上去。这个简单的小活动可以让孩子通过看一眼日历,就掌握自己未来要做的事情了,甚至还会记住爸爸妈妈要做的事情。而且,家庭日历还可以增强家人之间的关系。

除了家庭日历,每个孩子还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小日历。孩子们可以把小日历贴在自己的房间里,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丰富一下内容。
父母要提醒孩子如何书写任务内容,完成任务后如何划掉,以后孩子就会掌握方法,可以更熟练地使用日历了。
6. 专注任务如果孩子时间管理表现的非常好,父母可能会考虑让孩子稍微放松一下;或者虽然计划让孩子9点钟准备睡觉,但孩子还想再多学一会儿。
注意,如果孩子开始学习时间管理,那就要专注于任务本身,时间到了,就要进行下一个任务,无论目前的任务进行到什么程度。一旦打破了任务计划,那么孩子对于时间管理的学习就会前功尽弃。这在孩子刚开始学习时间管理的初期最关键。

做父母经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想让孩子充分参与课后的每个活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全家人一周的时间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把孩子的日程安排的过满,会让孩子一直都在忙碌,最后甚至出现抗拒心理。根据孩子的能力和表现适当的安排日程,劳逸结合。
8. 自由时间的安排制定日程并坚持去做,但也要安排自由时间。
空出一部分时间什么任务都不安排,其实也是学习时间管理的一部分。不过自由时间也要规定好起始和结束的时间,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时间管理不仅是安排各种活动,还包括放松和休息时间的安排。

从各种APP到彩色磁力贴,父母可以采用很多工具来帮助孩子学习时间管理。
对于喜欢数码科技的孩子来说,APP可以帮忙;还有孩子喜欢用各种颜色的便利贴来标注任务。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来自由选择,这样会让时间管理变得更轻松有趣。
10. 奖励如果孩子在时间管理方面表现很棒,父母可以适当进行奖励,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动力。可以每周或者每月进行一次奖励,而且还可以一起讨论奖品内容。
可以单独对孩子进行奖励,比如玩游戏;还可以设置家庭奖励,比如全家人一起去看电影。目的就是让孩子把更好的时间管理和奖励联系在一起。
11. 分清优先次序让孩子记住:首先、然后和最后的次序。小一点的孩子可能无法理解优先次序这个概念,不过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来理解。
孩子年龄不同,对于优先次序的理解也不同。父母可以通过孩子一天中完成不同任务的先后顺序来帮助孩子理解优先次序感念,比如起床后先刷牙,再整理好书包,放学后要先完成作业;最后就是睡前先刷牙,再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先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好顺序,然后再教孩子做好一周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