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难护理,孩子日常保育方面应注意哪些?家长记住这几点
关注儿童在消化系统上的保育要点,要首先了解消化系统是什么?又包括哪些部分?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消化可分为两类:物理性消化作用和化学性消化作用。由消化管的运动完成的消化是物理性消化,由消化液的作用完成的消化是化学性消化。

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口腔、食管和胃。
作为消化系统的三大器官之一,口腔的健康与否与孩子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所以,着重强调的就是要保护牙齿。
乳牙不仅是咀嚼的工具,而且对促进颌骨的发育和恒牙的正常生长很重要。因为儿童在七岁左右的时候会换乳牙,早一点可能六岁换,晚一点可能会过了七岁之后再过一段时间换。所以,乳牙要使用6~10年,因此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牙齿。

在保护牙齿的过程中,要遵守几个好习惯;养成吃东西、吃饭以后漱口的好习惯。儿童在吃过饭以后父母要及时用温水给孩子漱口,及时用温水清楚掉口腔里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里正常的卫生,正确刷牙。
父母要让学前儿童在3岁以后应该逐渐学会刷牙,在早晚各一次,晚上尤其重要,要格外重视。家长或教师也要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

父母要为儿童选择儿童牙刷,并且选择的牙刷毛要尽可能柔软一些,刷牙前用热水将牙刷浸泡一会儿,牙刷最好使用到2~3月时及时更换。
让儿童使用含少量氟的牙膏,因为少量的氟可以和珐琅质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防止酸性物质对牙齿的腐蚀;但是不可以使用含氟过多的牙膏,因为过多的氟可以使牙齿表面形成斑点。另外,每次给孩子使用的牙膏的量要少,以免儿童把牙膏吃到肚子里。
因为刷牙时常常会有一些刷不到的死角,所以有条件的家庭最好每半年去看一次牙医,如果有必要的话,就给孩子清洁一次牙齿。

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不用牙齿去咬坚硬的东西。牙齿受忽冷忽热的刺激或者咬核桃等坚硬的东西,牙釉质会产生裂缝或脱落,从而容易损伤牙齿,对牙齿不好,防止牙齿排列不齐。
正确给孩子喂奶:喂奶时将孩子抱起来取坐位或半坐位,以免牙床受到压迫。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孩子养成不良的一些习惯:教育孩子不吮吸手指及奶嘴,不咬铅笔、指甲等其他硬物,孩子出牙时不用舌头舔牙,以免牙齿外翘。

除了以上这些,父母还要合理的安排孩子的膳食营养和户外活动。
因为牙齿的主要构成物质是磷酸钙,所以应该合理搭配营养,保证身体对钙和磷的摄取与吸收;同时,还应该让孩子经常参加户外活动,适当的接受紫外线的照射,保证身体中的维生素D的含量,以免体内缺钙。

父母也要带孩子去医院定期检查身体的各项指标。一般每半年检查一次,便于家长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禁,保护好口腔的卫生,保育就做到了一半。所以,对于牙齿的卫生健康一定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