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的“皮孩子”,你家有吗?

文 / 妈妈育儿助手
2019-07-06 12:19

许多孩子都会在学龄前有那么一段非常皮,特别捣蛋的过程。许多家长对此束手无策,有的只能隐忍,有的忍无可忍,只能以暴制暴。家长不知道的是,这并不是孩子存心要捣乱的,而是这个时候孩子身体的自然发育造成的。这个时候,孩子的皮层下中枢活动活跃,孩子很容易就会情绪激动,暴躁,不稳定。不过,也有些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家长的原因造成的。家长过于宠爱,或者父母本身就是脾气暴躁的人。

那么,如果遇到这种皮孩子,家长该怎么教育呢?说三个小方法,给家长们借鉴一下。

学龄前的“皮孩子”,你家有吗?

一、有攻击行为的孩子

这种孩子的表现比较夸张。因为一旦家长或者其他人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便会撒泼,大闹,甚者攻击别人。这种孩子,他想得到的东西,必须要马上得到。许多家长被他闹得实在没办法,都会采取妥协的态度,达到孩子的要求。而尝到甜头的孩子,以后还会变本加厉这样做。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扭曲的心理,如果得不到某种东西或者回应,他就会自然而然使用过激的方式去解决。

对这种孩子,第一次就不要让他得逞。家长要转移他的注意力,等他平静下来再跟他交流。要让孩子知道,想要得到玩具或者一个拥抱直接说出来就行,用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

学龄前的“皮孩子”,你家有吗?

二、叛逆的孩子

这种孩子非常喜欢说“不”。你让他往东他就往西,非要和你对着干不行。有的家长不得不想出比较另类的招数,就是反着要求孩子。其实,这种招数根本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个时期孩子的反抗行为,只不过是在宣告自己已经有了独立意识,许多事儿可以自己做主了。家长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这种行为,跟孩子交流时,要先让他说出“不”的理由。在交流过程中,家长一定记得要跟孩子平视,不要让孩子有压迫感。而且,声调要自然平和,当孩子说出理由后,家长也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的理由。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敌对的态度自然会放松下来。

学龄前的“皮孩子”,你家有吗?

三、有怪癖的孩子

婴儿时期,遗尿、吃手指都是比较正常的行为,但是到了两三岁时还有这些行为,家长就应该注意了。首先,要先检查一下是不是身体原因造成的。如果不是,就需要慢慢调整,耐心引导。千万不要去大声责怪孩子,更不要把孩子划到皮孩子的行列当中去。那样,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不仅改不掉坏毛病,还会变得自卑或者暴躁。家长要认真仔细弄明白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

皮孩子也有自尊心,家长千万不要责骂或者给孩子贴标签,要在尊重他们的同时,找出孩子真正“皮”的原因,才可以帮孩子纠正坏毛病,让他变得健康阳光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