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笔记 | 242期——学龄前儿童营养指南
生长发育特点
与婴幼儿时期相比:3-6岁儿童生长速度减慢,但各器官持续发展成熟,主要有生长发育特点:
1、身高、体重的稳步增长:身高增长约21cm(年增长约5Cm),体重增长约5.5kg(年增长约2kg)。
2、脑神经发育:神经细胞已基本分化完成,但脑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神经纤维的髓鞘仍在继续进行。4-6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86~90%。
3、消化功能:20颗乳牙已经出齐,6岁时第一颗恒牙可能萌出,但咀嚼能力仅为成人的40%,消化能力也有限。
4、心理发育:3-6岁儿童个性有明显的发展,生活基本能自理,主动性,好奇心强,模仿能力极强。5 -6岁儿童具有短暂的控制注意力能力,但注意力分散仍为儿童行为表现之一。
上述特点导致孩子在饮食上的行为:
①自我做主,对于父母要求进食的食物产生反感甚至厌恶,从而导致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和营养不良。

②模仿父母,因此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对儿童日后饮食有较大影响。

③不专心进食,边吃边玩,进食时间长,食物摄入不足而导致营养素缺乏。


2016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一、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1、这一时期是培养良好饮食行为和习惯的最后关键及重要阶段;
2、保证每天不少于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
3、固定就餐座位,定时定量,避免边追边喂边玩,吃饭不拖延,30min内吃完,培养自主进餐能力。
二、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
1、奶及奶类制品中钙含量丰富,吸收率高;
2、每日奶类300-400ml,保证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
3、每日水的总摄入量为1300-1600ml;
4、零食应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尽可能的与加餐相结合。
三、食物应合理烹饪,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1、 鼓励儿童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
2、 了解食物特性,增进对食物的喜爱;
3、 建议多蒸、煮、炖、煨等;
4、 培养儿童清淡口味,少调料,少油炸。
四、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1、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儿童参与家庭食物的选择和制作,了解食物的基本常识;
2、增加对食物的认知,对食物产生心理认同与喜爱,减少对某些食物的偏见;
3、学会尊重爱惜食物。
五、经常户外活动,保证健康生长
1、 食量和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重要因素;
2、 每天至少体育活动60min,最好是户外游戏或运动;
3、 避免连续1小时的静止状态。

膳食选择
该阶段儿童,已完成从奶类食物为主到谷类食物为主的过度。食物种类也逐渐与成人食物种类相接近。
1、 主食:以谷类及大米为主,限制高脂食品。

2、 动物性食品:适量的鱼、禽、蛋、肉等动物性食物(鱼肉禽类每日总量在50-105g,蛋一个,约50g),鱼、禽、肉之间各种可交替使用,每日予以奶300-400ml(不宜超过600-700ml)。

3、 大豆及其制品:大豆富含赖氨酸,是优质蛋白;大豆脂肪含有必须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

4、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可选种类不限。

5、 烹调油和糖:主要选用植物油;减少食糖的摄入,可减少龋齿和肥胖的发生。


食谱制定注意点

1、每周至少1次富含碘、锌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贝壳类等;
2、每周进食1次富含铁和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
3、做七个搭配:粗细粮搭配,粮豆搭配,动植物性食物搭配,荤素搭配,深浅色蔬菜搭配,干湿搭配,甜咸搭配;
4、绿叶蔬菜与浅色、根茎类蔬菜比例为2:1;
5、点心供能不超过一日总能量的15%;
6、建议单独制作;
7、食物品种多样化,一日食物种类大于15种,烹调方式以蒸、煮、炖、烩为主,少吃油煎炸食品以及甜食;
8、以3餐2点为宜,3岁儿童可予以3餐3点,进餐时间不宜超过30min。

本文内容来自上海市儿童医院第242期家长学校讲课内容的总结。很多家长反映没法来现场听讲座,现在小编会挑每期的重点内容在公众号发布出来,不能来现场的家长也能学习到啦,但是现场会留有提问环节,专家面对面回答哦!


专家讲座

专家面对面,现场提问

专家面对面,现场提问

上海市儿童医院健康科普
文:上海市儿童医院 营养科副主任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