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孩子学东西得慢、事情做不好,你越急后果越严重
经常在问答里面看到关于学龄前孩子这样类似的问题:
我家孩子四岁了,还不会不加减法怎么办?数学还不开窍怎么办?
孩子三岁了要不要教孩子从1数到100?要不要教孩子认表上的时间?
孩子都五岁了,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怎么办?
别人孩子都会背诵好多唐诗宋词,还在学国学,我家孩子却什么都不会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
......
看到这样的问题,您是什么样的感受?您有没有因为教孩子10以内加减法好久而孩子还掰手指头而暴躁不安?有没有因为孩子都上幼儿园大班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而无名火起?有没有没一首唐诗交了无数遍还不会背而怒不可遏?
为什么爸爸妈妈们会产生过这样的焦虑呢?我们的躁动的心又会对学龄前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急,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糟!

1、受身体发育限制。
学龄前孩子在运动功能,精细化操作,记忆力,语言表达以及智力等方面的都还发育不完善,对于家长来说,在教给孩子新的技能,知识上,孩子很可能存在理解方面的偏差,操作上的不精确,思考的不全面等各种情况。且孩子与孩子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发育有早有晚,通常情况下,女孩也会稍微快一些。
2、孩子的自控力不足,集中注意力时间短
学龄前儿童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因此即使爸爸妈妈多次强调的事情依然会出现重复的情况。教孩子学东西没一会而他们就开始东张西望,这摸那看的。

6岁以下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
学龄前孩子学的慢、做不好,躁动的父母是什么心理1、忧心忡忡的爸妈。
存在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家长的焦虑心态导致。有些爸爸妈妈会认为孩子已经达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掌握相应的技能。而如果孩子没有掌握或者没有做好、学好、学会,爸爸妈妈们或是担心自己孩子有身体、智力方面的问题。而另一些爸爸妈妈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跟其他孩子有差距,“别人家的孩子”迅速占领大脑,即使不去数落孩子,父母双方也难免会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歧: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已经都会什么什么了,咱孩子还傻玩啥都不会呢。而这种情况产生的焦虑可能更为强烈。

2、别人学咱也跟着学。
这种情况在是不是要给孩子报兴趣班、课外辅导上面尤为明显。在我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的时间里,经常听到爸爸妈妈们给孩子报辅导班目的并不明确,甚至对自己孩子的基本星狂,兴趣爱好都不甚了解。只是看到别人加孩子都在学,也就顺便给自己家孩子报了。
3、我的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差。
“别人家的孩子”虽然有时候可以作为某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借口,但孩子是自家的好,有时候说的没错。争强好胜的家长认为但凡别人会的,自己家孩子就的会,但凡别人家孩子学的,自己孩子也要学。
如果你是躁动的家长,孩子可能就会这样1、兴趣变淡,导致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没错。当爸爸妈妈们教育孩子探索新知识,尝试新技能,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一旦出现孩子不喜欢,抵触等行为而家长还要继续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对这件事丧失兴趣,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如果持续一段时间,还会使孩子对这件事情的延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再碰到类似的事件,孩子很容易给自己不喜欢,学不会的心理暗示。走神,不能集中精力的情况就会时有发生。
2、好奇心降低,做事畏首畏尾,缺乏主动学习、探索,从而创造性减弱。
当学龄前孩子在探索新知识,尝试新技能,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到困难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放弃。对于不得不做的事也只会硬着头皮去干,应付了事。而一旦在孩子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时候没有做好,爸爸妈妈们如果再出现焦 急的情绪,说出批评的话语,孩子就很容易产生恐惧感。这时即便是孩子主动想学的东西也会使他们厌烦。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就会降低,不再愿意探索新鲜事物。做起事来也会看家长的脸色:爸爸妈妈们高兴,喜欢且自己能确保熟练的事情才会去做。而孩子自己却不再会主动,他们这样的行为只是怕犯错、怕被批评、怕爸爸妈妈不高兴的一种自我保护。没有好奇心,探索欲,不主动去尝试,创造性也就自然而然的降低了,慢慢的孩子只会变成家长眼中的乖宝宝。
3、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当爸爸妈妈们经常要求孩子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而孩子做不好、学的慢又有可能被家长讽刺挖苦,严厉批评,甚至体罚的时候,孩子叛逆的种子就已经埋下。更有甚者,孩子还会直接跟家长发生对抗,或干脆放弃。

1、用鼓励、耐心和适当的小奖励来代替你的躁动的心
学龄前孩子出现的新行为,想要孩子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爸爸妈妈们一般都会非常开心。但学龄前儿童毕竟还小,他们学东西并不像成年人,及初高中学生那样快,领悟力那么强。
- 及时使引导、巩固孩子的对新事物或者是爸爸妈妈们想让孩子学习的新知识技能的兴趣。
- 学龄前孩子小,学东西慢,做的也慢,他们经常会做不好还会犯错,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暴躁的情绪,万不可教了几遍孩子还没学好,自己的脾气先上来了。
- 对哪怕孩子一点点的小进步,小成就都及时的确认,鼓励。反馈是巩固行为的重要方式。
- 可以适当给予孩子一些直接的小奖励。但切不可给孩子养成没有奖励就不做事、不学习的毛病。
2、巧妙利用好奇心与探索欲。
一般情况下,学龄前的孩子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知识和技能是满足孩子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基础。
- 启发孩子为什么交给他们这些东西,意义是什么,学到这些本领会有什么用途,并鼓励他们尝试。
- 给孩子讲解要教给他们做的事情的简单原理、经过、结果等,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启发他们更多的思考。
- 让孩子自己多多动手去尝试。摸过的东西,做过的事情,理解会更加深刻。
- 鼓励孩子多问问题,珍视孩子的好奇心。同时爸爸妈妈也要多反问孩子一些为什么,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答案,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

3、宝贝你有没有一个美好的梦想。
一般,孩子三岁开始就开始有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愿望与梦想。比如周末想吃一个冰激凌,又或者长大了想周游世界。
- 跟孩子聊聊简单的愿望,以及大大梦想,如果没有梦想,爸爸妈妈需要启发引导孩子们构建一个大大的、美好的梦想。
- 引导孩子为了实现梦想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学哪些东西,掌握哪些技能。
- 告诉孩子实现梦想,就要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做起。引导到你要教会孩子的事情上面。比如:你都不认识字,怎么成为科学家呢?怎么周游世界呢。

4、成就感让孩子更愿意尝试、学习。
- 学龄前孩子的成就感基本上来自于爸爸妈妈,不要吝惜你的认可和表扬。
- 学会新技能新知识孩子比较喜欢表现,爸爸妈妈们只要能耐心看他们做完,开心的笑一下。孩子的成就感其实就这么简单。
- 有过成功的经验及父母的鼓励,孩子对学到的东西会更加熟练,也更愿意做其他新的尝试,新的探索。爸爸妈妈们教孩子更多新东西,新技能,新知识的机会也就来了。
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阅读
孩子放假期间:每周一、三、五更新文章,每周六或日更新视频
孩子上学期间:每周一、三、五更新文章,每周二、四更新视频
我是一个为照顾女儿而辞职的全职菜鸟爸爸,也是一个十年教育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论、留言、私信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