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纠正孩子学龄前的问题行为?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

文 / 一家人育儿
2019-09-11 02:08
"

文章由一家人育儿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你的阅读。大家好,这里是一家人育儿,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孩子的行为方式,超过了其相应年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通常具有交往不良、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情感不稳定、抑郁不安、自律性差和紧张焦虑等特征。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可以说很常见,但长此以往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因此,家长要懂得区分正常和异常的儿童行为,早发现早矫正。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怎么才能纠正孩子学龄前的问题行为?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

注意力差,易分心

儿童的注意力维持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延长的,一个即将入学的儿童,注意力时间应该达到15分钟左右。有些父母比较溺爱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什么会好了,于是对孩子便减少行为约束,这便是人为造成儿童不正常注意力问题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部分儿童是由于发育迟缓、大脑损失,或其他的医学因素导致的注意分散,这种情况就需要医生鉴别了。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注意分散造成的影响并不会很明显。但等到入学后,这一行为问题便可能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习效率,不但可能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差,行为问题严重的孩子还会破坏课堂纪律。

矫正策略:家长可以时常模拟教室的情景,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行为训练,布置一些的学习任务,先从短时间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15分钟或更长时间的训练。

怎么才能纠正孩子学龄前的问题行为?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

偏食、挑食、厌食

孩子偏食、挑食、厌食往往是由于父母的溺爱和纵容、或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导致的。有些幼儿1岁以内不愿吃辅食,家长也不加干涉,导致孩子1岁以后仍只靠吃奶,还有的父母过于纵容孩子喜爱吃的食品不加限制等等。

儿童养成此类问题行为后,在短期内便可能产生营养不均衡、体重较轻或营养不良等症状,长期则会因营养问题而致影响身高、生长发育、贫血或微量元素等缺乏。另外,若长期咀嚼不良,还可能造成口腔运动功能问题。

矫正策略:要抓住辅食添加的关键时期(4—6个月),但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添加食物过程中食物要由软到硬,家长要时常鼓励孩子去尝试新食物,平衡膳食。

怎么才能纠正孩子学龄前的问题行为?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

过分胆怯、焦虑、粘人

有些孩子,在家中是个“小霸王”,而一在外便变的胆怯和焦虑,具有这类问题的儿童,遇到困难容易放弃,适应能力会比较差,面对陌生环境,常会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状况。

过分依恋大人比较粘人的儿童,每当面对新的环境时,(比如进幼儿园或入学)时,往往会有较强的情绪反应,哭闹不止,严重的恩智出现头痛、腹痛症状,会让父母和老师都深深陷入为难当中。而长时间过分依恋亲人或粘人的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社交技能障碍,走极端、情感障碍、社会适应差。

矫正策略: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流,走出家庭,多多参与群体游戏和活动。

怎么才能纠正孩子学龄前的问题行为?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

不适当的吸吮行为

50%的幼儿有吸吮行为。但到了4岁以后仍有吸吮行为时,就属于异常行为现象了,4岁后的吸允行为发生率约为5%。孩子的吸吮行为一般发生在白天或临睡前,常见的是吸吮手指,还有的也有吸吮毛巾、被角或衣角的习惯。

吸吮手指或物品的长期行为是一种幼稚的习惯,吸吮频繁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容易影响到孩子下颌的发育或牙齿排列不整齐。

矫正策略:行为矫要着重奖惩并举,可以多奖励少惩罚,但纯奖赏或只单一惩罚得方式甚,对于孩子的矫正则难以奏效。

怎么才能纠正孩子学龄前的问题行为?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

孤僻、自我封闭

大约在3岁时,儿童便会开始尝试“人际交往”,这是一种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当今社会中是尤为重要的一项技能。有些学龄前儿童不能融入进集体中与伙伴们交流或玩乐,只习惯独自一人进进出出且旁若无人,即便勉强加入集体当中,还会与小伙伴发生争吵或争斗等状况。

有这类问题行为的儿童的内心会习惯性不愿与人交往,家长若不及时纠正,孩子逐渐长大就会出现交流障碍或社会适应障碍。

矫正策略:针对这类问题行为的儿童,父母或老师要用行为向儿童示范如何与同伴进行正常交流,如说话、友爱行为、应答等方面。

怎么才能纠正孩子学龄前的问题行为?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

过分好强、不接受批评

但凡天资聪颖地孩子都有好胜心,这也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动力。可好胜心过了头,便成了自负成了阻力。

有些孩常常取得胜利、追求完美,但当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后,就会不愿接受或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如悲观、委屈或忿忿不平,甚至自暴自弃。家长若发现孩子有这类问题行为没有及时干预,那么儿童会长期围绕在焦虑、忧郁等情绪障碍当中无法自拔,不但影响学习更影响人际交流。

矫正策略:这类孩子关键在于心理疏导,要帮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和正视批评。

怎么才能纠正孩子学龄前的问题行为?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

沉迷游戏、虚拟世界

儿童沉迷于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将学习和正常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活动都屏蔽掉,这是一种极度严重的异常行为。

当孩子痴迷游戏或电子产品成性后,兴趣面就会愈来愈狭窄,长时间的自娱自乐,孩子的性格必然会变得孤僻。孩子年幼时父母依从孩子任其玩乐电子游戏,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孩子一旦形成了习惯则很难改正。

矫正策略:要让孩子懂得主次之分,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看电视或玩游戏要有时有度,可以将剥夺玩游戏,作为对孩子坏行为的惩罚措施。

怎么才能纠正孩子学龄前的问题行为?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

违拗、顶撞

儿童行为发育过程中,2—3岁年龄阶段的儿童便出现了违拗性,是比较头疼的问题。幼儿阶段出现违拗行为常常是因家庭娇宠导致的,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行为限制、缺乏正确的行为示范,则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表现在无自制力、习惯性大哭大闹等行为上。

大部分儿童在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是能够顺利过度的,会慢慢长大逐渐懂得规矩。但也有少数儿童的违拗性会不断加重,目中无人、违反纪律、我行我素,甚至会以此为乐,变成问题少年。

矫正策略:必须家庭所有人员都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制能力,幼儿时期产生的违拗反应早发现就要早制止。

怎么才能纠正孩子学龄前的问题行为?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

睡眠问题

据调查,近年来学龄前儿童存在睡眠问题的指数高达40%左右。由于学龄前阶段的儿童神经系统易兴奋,外加家庭的整体作息无规律,就容易造成孩子的各种睡眠问题产生。

儿童睡眠出现问题,会造成白天学习效率低、注意力分散和烦躁不安的现象发生。若不及时纠正作息和习惯,会严重影响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

矫正策略:儿童睡眠的问题行为矫正应注重睡眠方式,如孩子睡前至少要让孩子保持半小时安静活动,并营造一个光线较昏暗的睡眠环境,每天定时睡觉,要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

宝爸宝妈们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重视这些不好的行为,要及时改正,这样爸妈们也不用那么操心,而且宝宝也可以开心快乐的成长。".jp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