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后孩子磨蹭,父母深刻理解孩子的深层心理,不仅仅从行为纠正

文 / 噗噗记
2019-09-25 17:17
"


学龄后孩子磨蹭,父母深刻理解孩子的深层心理,不仅仅从行为纠正

前些天的时候,分享了6岁前,尤其是4岁前孩子磨蹭的大多数原因和应对策略,点击这里:你家孩子磨蹭吗?是不是很头疼,常常发火?有可能是你误会了他 他今天分析的主要是更大一点年龄的孩子的磨蹭问题

学龄前儿童的磨蹭,很多时候不是真的磨蹭,但是孩子们小时候的这些行为习惯,如果不及时地引导,也有可能最后会真的磨蹭。所以,虽然今天说的是学龄后孩子的磨蹭情况,但一些学龄前儿童其实也已经有这种心理了

我们都知道大孩子或者成年人,会有很多人有拖延磨蹭墨迹等等行为,这一行为看似常见,其实背后有很深刻的心理原因。但是大多数人可能只是将这些作为行为问题在纠正,而没有去触及背后的深层的原因,所以效果寥寥。


学龄后孩子磨蹭,父母深刻理解孩子的深层心理,不仅仅从行为纠正

图片来自网络


磨蹭拖延背后的深刻心理原因

之前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医生他非常憎恨电子医疗记录系统,不能完成病历记录,因此失去了一些权限。也会推迟其他事情的完成,无论是工作和生活上,而这些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的生活。

后来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他会拖延或者磨蹭不去完成任务,是来自于愧疚。他的弟弟妹妹们都生活艰难,只有他成功脱离了原来的原生家庭,并且超越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可是他的兄弟姐妹们还是处在原来一样的处境里,甚至入狱。

认同了他们的失败和反社会行为,并用自我惩罚的方式(磨蹭拖延导致工作受损),来减轻他比自己兄弟姐妹们过得好所导致的愧疚感

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拖延磨蹭看似是常见的行为问题,但其实背后有很多不同的深层心理原因。甚至可能不同的人的原因都各异。而且对于成年人找出这些原因,可能需要遇到很好的治疗师和很长的治疗时间。

我们不想孩子日后面临同样的情境,就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去更好地引导他们,发现他们在磨蹭背后的原因。毕竟孩子的原因虽然也深刻,但一般想对都容易理解。


学龄后孩子磨蹭,父母深刻理解孩子的深层心理,不仅仅从行为纠正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磨蹭的原因,用浅显的话来概括,就是五个字:不好的感受。他们在面对这件事时有不好的感受。不好的感受也分很多层次,我们逐一来分析。

1.超出能力范围,回避痛苦:比如很多孩子写作业磨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不会做,或者不知道怎么做会做好。胡乱做可能也能做,但他们可能不想胡乱做,从这一点来讲,磨蹭在这里也有正面的意义:起码孩子没有糊弄去乱做。

当他不会做的时候,或者面前这件事超出他的能力的时候,他就会有不好的感受:挫败感、自责、迷茫等等。如果父母此时还在一旁催促的话,可能还要处理来自父母的压力

想一想,孩子在一件事面前有这么多的负向心理,他肯定不知所措。没有行动,也就是磨蹭,是他们可能不自觉就在选择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帮助他们回避痛苦,不去面对那些痛苦,比如做作业做不出来的痛苦。

想一想,我们成年人何尝不是如此。不去做一些事,是因为那些事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让我们痛苦。

这一点就与小宝宝时期不同。小宝宝超出能力范围后,很多小宝宝都会死磕到底,不行了就摔东西吸引父母来帮助他。就是小宝宝不会想着放弃。

但是大一点的孩子,这种挫败感积累太多,又没有外界帮助支持甚至外界还传递过来更多压力催促时,他们慢慢就会开始放弃。

“你怎么这么笨呢?不是教过你了吗?快一点,天天慢死了。”“不要磨蹭,别的小朋友都好了,就是你总是不听话磨蹭。怎么人家的孩子都这么听话。”“哎呀,你看他好慢呀,还没有做好呢。”

上面这样的声音,是不是很常见。其实都是孩子在面临困境时,非但没有得到帮助,反而有更多的压力向他袭来

尤其是常见的,父母的催促,带给孩子的是压力痛苦,不是指导。就是孩子要面临两种痛苦:做不出来事情的痛苦失败的痛苦来自父母的催促唠叨的痛苦

一件事这么痛苦,怎么可能有人积极主动去做嘛。他肯定逃避磨蹭呀!这是不好的感受的一个层次。


学龄后孩子磨蹭,父母深刻理解孩子的深层心理,不仅仅从行为纠正

图片来自网络

2.被惩罚激怒:如果父母用惩罚来处理孩子的一些问题,比如你不好好吃饭,今天的电视不要看了;你没有考好,想要买的玩具不要买了;你去门外面哭,不哭了再进来等等。

父母在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或者不理想的结果时通过惩罚来和孩子沟通。特别是有的父母非常强势,或者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温和,那么在面临这些惩罚时,他很痛苦难受,难以接受。

比方孩子会质问:“凭什么取消我买玩具的机会?”

“因为你没有考好。”

“没有考好和买玩具有什么关系?这是两件事。”

“我定的规矩,你就得遵守。没有考好还想着买玩具,怎么什么便宜都让你占了(这是讽刺)。”

那么孩子在接下来的事情里,肯定会磨蹭,因为他被激怒了。不是只有大吼大叫发泄出来的愤怒才是被激怒,孩子因为和父母力量相差悬殊,所以他们很多时候被激怒,只能默默在心里生闷气。因为说了父母可能也不听,甚至会认为是在顶嘴,不好好反省错误。

这个换到夫妻之间,估计更容易理解。夫妻两人吵架,本来该干的活儿,另一个不做了。该洗衣服了不洗,该换灯泡了不换等等。为什么?就是被激怒了,所以在拖延磨蹭。用这种消极的方式表达不满

所以,同理,孩子也是会有这样的被激怒的情绪的。等到他有一天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他就会把他积压的那些情绪发泄出来,或者会公然反抗父母。希望所有的家庭都不要有这一天!


学龄后孩子磨蹭,父母深刻理解孩子的深层心理,不仅仅从行为纠正

图片来自网络


3.沟通没有渠道,对权威控制无声的反抗:磨蹭和拖延可能是对权威敌意的表达。像前面讲的,孩子会有被激怒的情绪,他这些情绪表达时,不但不被倾听,可能还带来更严重的父母的所谓管教

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认知:我和他们沟通是没有用的,他们根本不听。所以,他们通过他们仅仅可以做的一点,就是不去做事情,来表达他们的反抗。

孩子磨蹭拖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件事他不想做,但是也没有人倾听他的想法,非得让他做,他就通过拖延磨蹭来表达他的不满。

到孩子年龄大一点,这种认知就会变成: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听。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看不起爸爸妈妈的原因

因为当孩子大一点,有思考能力以后,很容易就会得到一种结论是因为爸爸妈妈能力不够,所以他们不能很好地教育我引导我。这种结论可能是意识上的,也可能是潜意识上的。

他们会很不耐烦听爸爸妈妈唠叨,可能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已经不敢打他骂他了,但同时也已经在孩子心目中失去信任。


学龄后孩子磨蹭,父母深刻理解孩子的深层心理,不仅仅从行为纠正

图片来自网络


4.维持情感疏远:就像上面讲的,当孩子的表达不被倾听,他没有途径表达他的不满时,他就会通过磨蹭来表达无声的反抗。到后来对父母的不耐烦和失去信任

随着孩子年龄地增长,力量地增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其实是在变远的,这是大多数父母都知道的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也是客观的规律,因为孩子终归是要长大,要独立。

所以,孩子在足够大,比方十几岁以后,可能磨蹭也是维持了和父母长久以来的疏远关系。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依赖父母仰视父母爱父母的时候,没有更好地去呵护维系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虽然很多时候父母自己也很无奈,有心无力,因为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资源真的是不同的,不仅仅是钱)。

他们的亲子联结可能逐渐薄弱,那么磨蹭可能就是在维持这种薄弱的关系。当然,这发生在潜意识里,所以,可能是非常深层的心理原因。不容易被理解的一种原因,可能前面几种很容易就理解了。亲子联结的文章,点击这里:你能看懂亲子联结断裂的信号吗?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根月老的红线


学龄后孩子磨蹭,父母深刻理解孩子的深层心理,不仅仅从行为纠正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是这样的?简单来讲就是,一起做事,特别是愉快的事,会更容易产生联结。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都在强调亲子陪伴。但是孩子已经和父母关系疏远习惯了,所以他不想进一步亲近。

如果做事,或者按照父母的想法或者要求做事,其实是需要亲近感的,同时也增加亲近感。他不想增加亲近感,所以,会通过拖延磨蹭来维持目前的疏远关系。

举一个其他容易理解的例子,来理解这种心理。比方你约一个朋友吃饭或者出去玩儿,好几次了,朋友都说有事情去不了。当然有可能是确实时间碰不上,但另有一种可能是朋友不想和你出去,因为不想和你更亲近。这样来理解,是不是很容易就理解了。

当然,这个心理原因可能成年人更有可能。但是成年人也都是从孩子成长上去的。这种潜意识的心理原因,会很难被意识到。

以上几点,就是最开始讲的“不好的感受”,因为孩子有这些不好的感受,所以他会选择磨蹭或者拖延来消极抵抗,来回避痛苦,来维持疏远的情感关系。

所以磨蹭和拖延,其实是有象征性意义的。想要帮助孩子或者其他人不再磨蹭,除了去纠正行为,更重要的是去发现这些无意识的象征性意义,从而来改变他们的“自毁性的磨蹭拖延行为”。

为什么说是自毁性,因为拖延磨蹭都是不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不完成该做的事,肯定会对他们的生活成果有很大负面影响,同时,也进一步让他们陷入自责中。没有人会因为拖延磨蹭自我感觉良好,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磨蹭时,不是进一步去打击他,攻击他,扣各种负面标签的帽子,“懒”“没有行动力”“磨蹭”“慢”等等。因为这会让他们更进一步进入到负面情绪和不好的感受里


学龄后孩子磨蹭,父母深刻理解孩子的深层心理,不仅仅从行为纠正

图片来自网络


具体的父母的应对策略,我们明天再讲,因为文章写到这里已经很长了。再加上后半部分,会有大几千字。

磨蹭问题,应该是大多数父母都避免不了的问题,可以今天先思考一下,是不是有前面的这些情况。或者怎么去避免这些情况,给予孩子更好的支持。

今天就酱!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自控力决定人生上限,日常生活中通过这6种方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2.你能看懂亲子联结断裂的信号吗?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根月老的红线

3.你家孩子磨蹭吗?是不是很头疼,常常发火?有可能是你误会了他

4.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5.主动性学习,每个父母都想孩子拥有的学习品质(上)

6.孩子说脏话不雅语言,出口成脏,找准6种行为原因和6种应对策略

7.太烦了,孩子做事特别磨蹭,毫无计划力!你可以从这几点来培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