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维生素,对孩子的健康有哪些危害
维生素是维持人和动物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绝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

此类物质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①存在于天然食物中;②绝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K等少数维生素例外);③不是机体结构成分,不提供能量,但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人体每日只需少量维生素即可满足代谢需要,但是绝不能缺少,否则缺乏到一定程度,就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按溶解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它们能溶解在脂肪中,伴随脂肪进入人体;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等),它们能溶解在水里,伴随水分进入人体。
由于两类维生素的溶解性不同,吸收、排泄、体内积存的情况不同,导致缺乏症状出现的快慢不同。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症状出现较缓慢,而水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症状出现则相对较快。

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膳食中供给不足。既包括食物本身维生素含量的不足,也包括食物摄入量的不足,还可能是食物加工烹调方法不当造成维生素破坏、损失,从而导致膳食供给不足。
2、人体吸收利用维生素的能力降低。包括膳食纤维摄入过多等因素引起维生素吸收减少,以及胃肠功能障碍导致维生素吸收利用下降。

3、维生素的生理需要量相对增加。人体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妊娠、哺乳期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对多种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人体在寒冷、炎热等特殊环境条件或某些疾病时也会增加对维生素的需要量。
4、排出增加。呕吐、腹泻等情况可能导致多种维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排出增加。
以上因素都可能造成维生素的缺乏,如果缺乏严重,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病表现
维生素A缺乏病(Vitamin A deficiency)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上皮组织显现角质变性。眼部症状出现较早而显著,对暗适应能力降低,继之结膜、角膜干燥,最后角膜软化,甚至穿孔,故又有夜盲前些天、干眼症及角膜软化症等之称。
本病多见于营养不良及长期腹泻的婴幼儿发病高峰多在1~4岁,6岁以上较少见,亚非发展中国家均多见此病,在我国边远地区尚非少见。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表现: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占总佝偻病95%以上,本病系因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以致钙盐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最终发生骨骼畸形。
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其他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