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冬季儿童肠道疾病——诺如病毒,保护儿童饮食卫生与健康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叫“诺瓦克病毒”,是1968年美国诺瓦克地区暴发了一次急性腹泻病,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这种“诺如病原”,然后于2002年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定义该病毒为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流行和发病特点、易感人群是什么?诺如病毒是一种非细菌性感染的急性胃肠性疾病,它感染性较强,感染后以肠道传播为主,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呕吐物、粪便、餐具和物品接触等传染,生活中容易被污染或感染的多如食堂、公共餐饮场所是该病毒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散在及爆发流行,且在寒冷季节高发,人们俗称“冬季呕吐病”,而感染对象有成人和学龄儿童,儿童多发,以儿童突然呕吐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胃肠炎。
儿童“冬季呕吐病”与 “婴儿秋季腹泻病”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
轮状病毒
▲ 相似之处: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和发热的消化道症状。
▲ 不同之处:病毒种类不同,即“冬季呕吐病”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而“秋季腹泻病”是由肠道轮状病毒感染引起。
▲ 其次易感人群和主要症状不同: 诺如病毒以学龄儿童多发,婴幼儿少发病,以儿童呕吐为主要症状,由于儿童体液自我调节能力强,一般脱水较轻或不脱水。而轮状病毒多侵袭于婴幼儿,学龄儿童少发,以婴幼儿腹泻稀水样便为主,容易脱水。
▲ 轮状病毒以家庭餐饮等场所单发为主;而诺如病毒多在学校、幼儿园及公共餐饮场所感染为主。
诺如病毒主要表现有哪些?诺如病毒潜伏期短暂: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潜伏期一般儿童免疫任何不适症状。潜伏期后很快出现:
▲ 呕吐:首发症状是进食后呕吐,一般会以为吃坏肚子或食物中毒,继之即使不进食也呕吐,呕吐剧烈,1日3~5次,持续半天或1天不等,有的儿童仅仅有呕吐,无其他症状。

呕吐
▲ 发热:儿童多会出现不规则性发热,多38℃左右低热或中度热,个别出现39℃以上高热,也有不发热的病例。
▲ 腹泻:一般呕吐后1~2天开始腹泻,大便初为稀便,后逐渐变成稀水样便,腹泻症状相对较轻,一日4~8次不等,无粘液脓血便。
▲ 脱水:由于剧烈呕吐,失水多于水分摄入,加之一些儿童腹泻,又从粪便中丢失水分,因此,儿童较容易脱水。
怎样判断儿童是患了诺如病毒感染?有两个方法:一是从粪便中分离诺如病毒和大便常规检测;二是从上述症状中判断,发病特点是:冬季聚餐史,急性不明原因的剧烈呕吐;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多人同一时间段呕吐。确定了是诺如病毒感染怎么治疗?诺如病毒感染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起病急骤,但2~3天通过饮食调节和补液等可以自愈。因此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诺如病毒一般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更不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否则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反而加重病情。防止或纠正脱水:呕吐或腹泻次数多时,注意口服含钠液(1/3或1/4张力的口服含钠液)及时补足水分。

脱水补充水分
判断脱水方法:儿童自觉口渴、尿少(即6~8小时无尿),发现眼窝凹陷或皮肤弹性减退。
口服补液原则:丢失多少补液多少;先补充累计丢失水分(呕吐、腹泻的总和),4~6小时补完,之后多喝水,以不口渴为主。
累计补液量:按公式计算每公斤体重50ml,假如患儿20公斤,那么补液总量为1000ml,要分次适量的在4~6小时内喝完,注意补液不要一次补完,以免增加胃肠负担的。
诺如病毒感染有哪些防护方法?
诺如病毒也在不断的变异,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诺如病毒疫苗,所以不能预防接种。但是,既然是传染病,首先要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病从口入”,我们就从这里防起:

1、 做好食品、餐具的清洁消毒:无论是在学校、幼儿园还是餐厅、家里都要做到“一人、一餐、一用、一消毒”,尤其是餐具一定要单独消毒隔离、干燥放置。不喝生水,不用别人用过的水杯。

2、 勤剪指甲、勤洗手,孩子饭前便后洗手规范:水冲式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不能太短,包括手腕、掌、背、手指甲;洗好手晾干或用一次性纸巾擦干。
3、 对于患儿的呕吐物、粪便要及时冲洗,脸盆和抽水马桶彻底清洁消毒。饭后督促孩子漱口和每日刷牙;衣服勤换洗,必要时日光下晒干消毒;玩具应随时清洁消毒;家长自己应做到一操作一洗手;外出回家不要随意亲孩子的脸或唇,避免交叉感染。
4、学校和幼儿园食堂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持证上岗,任何操作前后严格洗手,给学生打饭应戴口罩、帽子和必要的手套。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