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学龄前儿童记忆力的误解,家长/教师了解一下
误解一:人的记忆力好坏是天生的,与训练无关。
这种误解是因为人们缺乏对记忆知识的了解,夸大了遗传对记忆能力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都证明:95%以上的人的遗传因素是差不多的,记忆能力主要是后天教育与训练的结果。在调查中占人口1%-2.5%的遗传因素超过常人的儿童,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优秀的遗传因素也会下降,其记忆能力也会不如正常幼儿的水平。经过调查,在一些乡村,发现了一些3-6岁的幼儿遗传因素很好,智力方面尤其是记忆能力都有超人的表现,可是两、三年后在此去调查发现这些儿童各个方面的能力与其他大多数儿童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父母几乎是文盲,无法给孩子后天的教育。相反,一些发展正常的幼儿,在父母的精心教育下,几年后各方面都有了超常的发展,于是培养出了许多“数学神童”、“小作家”、“小艺术家”。
1
误解二、幼儿的记忆力很好,没有训练的必要。
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我们只注意到了幼儿的无疑是记忆能记住许多的事情,甚至成人没有记忆得住事情,幼儿也能记下来,这样一来,成人便觉得幼儿的记忆能力比自己强,不需要进行训练。而实际上幼儿期的综合记忆能力还是很差的,3-4岁的幼儿综合记忆能力只有成人的十分之一,5-7岁的幼儿综合记忆能力也只有成人的四至三分之一。
造成“幼儿记忆能力很强,不必专门训练”的误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对各种材料的记忆难度不明了。考核记忆能力包括记忆速度、记忆容量、遗忘速度和需要重复次数。当幼儿进入学习生活之后,需要记忆的知识面和量都有了很大的增加,这就要求幼儿能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才能使学习得心应手。
2
误解三、任何年龄段训练效果都一样,不要训练的太早。
人的大脑细胞是在胚胎期间最先发育的器官,在出生后5-6年里基本完成,能及时抓住这一阶段进行记忆力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龄段,记忆能力与智力的关系也不同。在幼儿期,记忆能力占了人类智力的主要部分,也可以说,如果一个幼儿的记忆能力发展正常,就可以评定他智力发展正常。记忆力超常的儿童,智力的发展也自然是超常的。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5-8岁训练结果最为理想,提高比例均在100%以上。15岁以后的训练平均提高水平就明显下降,训练结果如同3-4岁幼儿水平。
3
记忆力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强度大体上呈现一个向上的抛物线。接下来,我们就来共同了解一下各年龄阶段孩子记忆力发展的情况:0~7个月:短暂记忆周边事物婴儿从一出生就具有了记忆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对自己周边常见的事物产生记忆,但这种记忆一般维持时间较短。此时,跟孩子发生关联的人、事物,都是促进孩子记忆力发展的素材。





领/取/会/员/卡/免/费/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