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儿不专注,别急着给娃棍棒教育,试试这种方式

文 / 父母育儿观
2020-01-19 08:20

现在的父母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前不久我给孩子报了一个绘画班,在绘画班上遇到了一位妈妈。

她的孩子今年刚上小班,于是我跟这位宝妈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这周正好就有美术课,孩子们都在教室里独立上课.

而家长都在外面等候,于是我便联系了这位宝妈,让她跟我坐在一起,两个人相互聊聊天,也不至于傻傻在外面坐一个小时。

半个小时过去了,班里有一个孩子跑了出来,老师叫孩子赶紧回去,但孩子似乎没有听见,反而直奔妈妈。

这位妈妈非常生气,赶紧将孩子又拽到了教室里面,然后将门关上。

这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平时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在座位上玩了一会儿积木就要离开,有时候刚看10分钟的绘本就想睡觉,为此她也非常头疼。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做事能够保持较高的专注度,有耐心才可以将事情做得更好。

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其实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再加上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动,所以没办法将精力长时间专注在一件事情上。

其实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便能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如果让我们坐在凳子上面半个小时耐心地看书,不做任何事情,相信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很容易会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再加上幼儿的自控能力有限,所以不集中的表现才会如此明显。

而且据相关数据显示,年龄越小的孩子,保持注意的时间往往越短。婴儿阶段的宝宝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10分钟左右.

而学龄前的孩子只有15分钟,那么我们怎么还能让一个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保持30分钟的专注力呢?

所以当我们自己都很难做到的时候,就不要再对孩子抱以过高的期望,除了孩子的生理发育,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会影响到幼儿的专注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给孩子买玩具这件事情上也是大砸金钱。当外界诱惑力太大的时候,孩子没办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玩具上。

加上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父母不断打扰,一会儿喂个水果,一会儿让孩子喝口水,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专注力的确非常重要,但家长千万不要陷入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误区,以"教育为名"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一、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1、帮孩子摆脱"三分钟热度"的习惯。

很多家长总说,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孩子其实也会抱怨父母总给他们报各种培训班。

虽然父母有能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以及学习环境是一件好事,但同时给孩子选择太多的时候,孩子也会迷失在其中。

三分钟热度虽然并不是太大的原则问题,但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无法坚持的习惯。

所以家长不要总给孩子换兴趣班,也不要让孩子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这样不仅浪费金钱,同时没有任何效果。

2、尊重孩子

幼龄阶段的宝宝,他们的独立性以及自理能力并不完善,所以做很多事情常常会让家长不放心,家长担心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会受伤或者会犯错,因此不管孩子做什么,哪怕只是简单的搭积木,也会在旁横加干扰。

专注力虽然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但却很难在父母加入其中的时候得到培养。

对于孩子来说专注力的形成,其实大多是在玩耍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特别是对一些幼龄阶段的孩子。

所以家长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孩子,当他们认真玩一个游戏或者是一个玩具的时候,请不要随便打扰他们。

3、给孩子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

当外界干扰越多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往往无法得到集中,所以孩子房间的布置或者是客厅的布置,最好是以简单为主。

特别是一些低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大多都是玩具,家里的玩具最好不要太多,孩子经常玩的玩具保持在三四种左右即可。

玩具太多虽然给孩子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但同时也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这个新玩具摸一下,那个旧玩具再玩一下,很容易会养成孩子三分钟热度的行为。

专注力的养成其实跟孩子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家长不要鼓励孩子在同一时间做两件事情,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用更多的耐心对待,并且给孩子做好榜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