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孩子数学启蒙咋做?数感是重点,用游戏思维做好这3个阶段
学龄前孩子,是否数学启蒙惹争议,相比数数和运算,数感更重要
表姐的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现在最让她纠结的是,要不要给孩子做数学启蒙?
说实话,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态度却呈现两种极端:
一种是很“鸡血”,认为现在还不开始教孩子加减乘除就晚了,心急的,已经买好了各种练习册,让孩子在家开始练起来了;

学龄前孩子要做数学启蒙吗?
一种是完全”放养”,觉得”学龄前”需要做数学启蒙吗?在他们的认知中,完全没有数学启蒙这一说,似乎数学启蒙对孩子早教意义不大。
可实际上,数学启蒙最为重要,他不仅能帮助孩子实现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转型,还能让孩子在未来能更轻松地掌握其它学科的知识。
就连拿破仑都说: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发展了,才能展现它的国力的强大。它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紧密的联系。

孩子数学启蒙三大原则
01 掌握数学启蒙的三大原则
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是个特别崇尚数学的人。他甚至提出把宗教纳入模糊数学中进行研究,以此来服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他曾在2012年与一些实验室专家说:
那些用物理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即将饱和,未来必定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所以,数学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的体操,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适当的启蒙是势在必行的。

数学启蒙掌握3大原则
而要想做好这点,必须掌握启蒙的3大原则,它们分别是:“多维度”,”生活化”和多方面。
我们一个个解释下:
1) 多维度:
学习数学,绝不仅仅是学简单的数数,算数,还有很多一些概念是需要了解的。比如:数感啊,几何啊,估计等等。
2) 生活化:
数学不是一堆数字,它源于生活,就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刚过去的双11,商家推出的各种促销手段,什么满减啊,打折啊,各种玩法层出不穷,其实底层都是数学的应用。曾有位高一的女生,分析了双11的数学模型,为她妈妈省了几百块钱呢。
所以啊,我们不要一想到数学,就是小时候进行的那种非常枯燥的四则运算。根据学龄前孩子的启蒙特点,要对孩子的右脑投其所好,让孩子能在”玩中学”。

数学学习多方面
3) 多方面:
学数学,绝不能只是简单地坐着学,而应该和艺术、运动、音乐,语言等结合起来一起学。
大部分学龄前的孩子,由于年纪小,坐不住,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数学启蒙和语言、音乐、运动,艺术等等相互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学起数学来不再枯燥,充分体现生活中皆是数学。
”多维度”,是指我们要对孩子的数学启蒙教什么,而“生活化”和“多方面”是知道我们该怎么教。
这3大原则,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数感了。不要只教孩子数数、运算了。
现在的AI科技很发达,未来很多基础运算全部是电脑完成的,人类大脑的优势在于思维能力,如果不想孩子未来被淘汰,必须做好数学概念的培养。
因为不管人工智能今后发展到何种阶段,不能完全取代思维,这是打造孩子最强大脑的基础。
那么,该怎样在生活中带孩子进行数学启蒙呢?

孩子数学启蒙,最重要的是数感
02 对学龄前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数感数感,是学龄前孩子要具备的基本数学概念。它和数字无关,但并没称它为数数或运算,其原因是数感是对数字的感觉和敏锐度。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数感是不一样的:
阶段1: 3岁前的孩子,可以说出自己几岁,同时还可以用手画出1,2,3等数字
曾在电视上看过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参加一次认知启蒙测试时,一名资深儿童心理老师问他几岁了。
孩子回答说2岁。老师要他用手比画一下,孩子弄了半天,比出来了。
后来,在苹果孩子结果时,这名心理老师说,数学启蒙对孩子的认识发展很重要,很多人都会忽略,刚2岁的孩子,就能说出自己几岁,而且能用手比画,这是很难得的。

准确数出5个以上的物体
阶段2:4岁前的孩子,可以准确数出5个以上的物体
4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能知道10以内数字的顺序,能回答诸如”3后面的数字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了。
阶段3: 5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区分10以内的数字的大小,也包括一些早期的运算能力。
以上罗列的是不同阶段的孩子对数字的感知能力,我们把它称之为”数感里程碑”。可是,具体该如何进行数感启蒙呢?

数感启蒙的方法
03 数感启蒙的方法数感启蒙一般分为3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1) 对数字概念兴趣
2) 唱数
3) 数数
这3个阶段涉及范围不交宽泛,所以没有约束具体的年龄范围,不过,作为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数感。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这4个阶段该怎么执行。

提供给孩子有准备的环境
第一阶段:提供给孩子有准备的环境,出门时要引导和观察孩子
同事小李,在他孩子还只有1岁半时,就开始提供给孩子一些展现数字的环境,培养他对数字的兴趣。
他给孩子买了一些有数字的玩具。数字配对的拼图,有数字的磁力贴,关于数字的绘本,很大的数字日历等。甚至在孩子出门时,都在引导孩子观察和学习。
比如,坐电梯时,看到数字在跳动,小李会指着数字,引导孩子说:你看,我们家是15楼,现在是13,12,11,……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环境,一定是比较宽松的环境,不要让孩子感到有任何的压力,决不能像在学校课堂上课那样,对孩子进行说教。
我们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数字,让孩子体会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会自动自发地对这些数字感兴趣。
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感兴趣的前提一定是要满足孩子右脑的“兴趣“”,而不是让他的左脑立即引入教育,逼着孩子说或练习。

把数字唱出来
第二阶段,把数字唱出来。
机械性地把数说出来,可以通过分零食、坐电梯、走楼梯,甚至唱儿歌等游戏方式来进行。
比如,上面提到的同事小李,他孩子出门时,看到数字统一都叫”1”。看到车牌号,他说“1,1”;看到电梯显示15,会说,”妈妈,这是1。”;小李会回他一句,“对,这是数字,15。”
孩子有这样的反应,就说明孩子对数字开始感兴趣 ,就可以开始”唱数”了,即教孩子从1数到10。
这个难不倒小李。他会在给孩子分食物时,有意识地交给孩子听。比如,分饼干时,他会问孩子,”今天吃几块饼干啊?” 如果孩子不回答,小李就会自问自答地说,“那就5块吧。1,2,3,,4,5 怎么样?”
不管坐电梯还是看日历,小李都会有意识地唱数;”10,9,8,7,……”
有时和孩子做游戏时,儿歌里的词,也是不错的小游戏。比如有首歌叫《Five Little Monkeys》,里面的歌词就是 “Five little moneys, jumping on the bed ……”,每每唱到此处,小李就会开始打节拍,边唱边比画出1,2,3。
这些游戏,在生活中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没有一个是让孩子坐着,用数字卡去认识数字的。

用好一一对应原则和基数原则
第三阶段: 数数:用好”一一对应”原则和”基数原则”
如果只是满足孩子能够同1数到10,那肯定是不够的。很多孩子都能从1数到10,基本上是张口就能来,可真的让他去数数,他却数不了了。
比如,你问他“这儿一共有几块积木啊?”,他会开始念1,2,3,4,……,但手指的积木和他口中所念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这时数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说到引导孩子数数,有2个原则很重要。一个是”一一对应原则”,一个是基数原则。
啥意思,我给你一一解释一下。
所谓一一对应,就是孩子真的会数。
比如,桌上有3块饼干,你给孩子分食物时,孩子能够点数’1,2,3’,而不是数”1,2,……10”。当然,我们在分配食物时,可以慢点,同时分给孩子一块,就说”1”,给他第二块,就说”2”,依次下去,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一一对应。
而所谓基数原则,数完后,孩子要能明白最后那个数字代表多少。

数学启蒙游戏很关键
还是以数饼干为例,当你数完1,2,3块饼干后,你问他,”一共几块?”他能明白最后那个数字代表的,就是总共有几块。
你也可以和孩子玩个游戏。比如,之前我和孩子玩过一个“做沙拉”的游戏:
桌上放几片生菜叶,几块胡萝卜,然后,我对他说:“今天妈妈是初始,你帮妈妈打个下手,咱们做个沙拉,怎么样?”
孩子听后,积极性很高,急着要我马上开始。
我说需要2块胡萝卜,让孩子去拿。即使孩子拿对了,也千万不要急着认可或鼓励。我会带孩子一起数下:“1,2,两块胡萝卜,那么接下来我要4片生菜叶。”
他拿给我后,我会把叶子摊平,带着孩子小心翼翼地数一遍:”1,2,3,4,一共4片生菜叶,对吗?”
这样可以不断强化一一对应和基数原则。
综上所述,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数学启蒙是必须的,而且不能”孤立化”。孩子数感远比运算更重要,所以,掌握数感启蒙的方法是无可厚非的。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