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龄前宝宝的学习问题,你是不是也有这些困扰?

1、5岁1个月男宝,对数字不敏感,用实物算加减会,但换成口算就算不出来了并且多教几遍到后面就不搞了!还有一个喜欢看书,但是回答随机提问的能力似乎还比不上2岁多请教老师如何引导——A宝妈
2、5岁6个月男宝,语感弱,英语发音和中文发音对他来说都比较不容易说得精准,一些细微差别在他耳朵听起来都差不多,他识别不出来,医院检查过没有身体问题,智商正常,妈妈纠正发音多几次他就容易哭泣放弃,怎么引导——B宝妈

基本上五岁孩子就到了幼儿园中大班了,基本上就是学龄前这样一个年龄。家长就会更加关心孩子的数学能力或者是英语学习和中文学习,这些学习能力家长们都非常关心的。
先是A宝妈提到自己的宝宝刚刚五岁一个月对数字不太敏感,会用食物算加减,但是换成口算就算不出来了,而且多教几遍到后面就不愿意做了。
首先我们要看到这个孩子的情绪问题,那孩子肯定是你反复教他的时候他会有这个排斥,因为他会觉得这个难度可能对他来说太难了,我们都会喜欢刚刚有一点点难度,自己努努力能够完成的挑战。如果难度太大了,肯定是会失去兴趣的,所以我们建议妈妈,不妨降低一点点难度,到这个孩子刚刚好能够完成。有时候可能会错,但大部分会对的这样的一个难度来挑战这个孩子的数学能力。
打个比方,比如说他对数字,如果他对数字的这个字形不敏感的话,那可能要多做一些阅读和书写的练习,慢慢的培养对这个数字字形的这种敏感性。如果说是对这个数量的概念呢,其实五岁多的宝宝,你还是可以借助于食物,多做一些加减,不一定要直接就抽象,比如问孩子5加8等于几或者3加2等于几,对于他来说确实会比较难,而且同时这个问题会非常的枯燥。我们建议,您可以换成一些带食物的抽象运算,比如说我们现在家里有两个人那再加上一个小宝宝是几个人?他会慢慢的抽象成数字,但是对孩子来说,它是有一个物体的概念的。
再比如说,我今天买了5个苹果,然后给A宝宝吃了两个,那我们还有可能会剩几个苹果呢?甚至于借助一些实物或者实物道具,然后换成像蛋糕,然后孩子喜欢吃的冰棍儿。喜欢吃的冰棍儿、巧克力,用这些来让孩子用最简单的任务,让他尝试进行一些口算,而不是简单的就是真正数字的加减,而是有一个物品和数量概念的口算。相信这样的题目是不是你们家宝宝做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当这样的题目多做一些熟练程度高了,慢慢的他就能够抽象到数字的加减和运算。
A宝妈的第二个问题,就说孩子喜欢看书,但是回答随机提问的能力,似乎还比不上两岁多的宝宝。五岁多的宝宝,他也是有一定的自己的想法的,他喜欢看书但是他不一定喜欢提问,而且他回答不出来问题也并不表示他这个看书的过程没有收获。其实看书这个过程,包括他这个行为,如果我们观察到孩子能够捧着一本书,认真的看上那么几分钟、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那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就应该很高兴也很自豪了,我们家宝宝还没有上学,但是他就可以专注在一本书上,我们不管他看的是什么内容,但是他这个行为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B宝妈提到的五岁六个月,然后语感弱,英文发音和中文发音对他来说都不容易说得精准。首先可以看到这个B宝宝,已经是在尝试双语的学习了。双语学习很多研究都发现,如果孩子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孩子在早期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语言发展的滞后。就是因为它可能需要像别的宝宝学一门语言的精力用来分配到两种语言上,会有一个相对一段时间的落后,但这都没有关系,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会把两种语言都学得很好。
再有一个B宝妈说,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在他耳朵听起来是差不多的识别不出来,确实有一些研究会发现如果孩子的语音意识,就是它分辨这个声音细微差异的能力,如果不是特别好的话会影响到他的语言学习,或者会影响到他将来上学以后的阅读能力。这个发展也是有一个发展阶段的有些孩子可能会早有些孩子可能会晚,要看他的这个滞后的程度是有特别的严重,还是只有一点点的细微差异。如果妈妈已经带到专门的机构去做过测试的话,就不需要太担心,就说明孩子的听力应该是正常没有问题的,那可能只是在这个语音加工能力上会比正常孩子稍微弱一些。我们建议,只要孩子的发音和正常的理解没有问题,那不妨让孩子多听一些有韵律有节奏的儿歌童谣,然后多做一些唱歌,或者是大声朗读这样的活动,未必妈妈用纠正发音的方式,让他很受挫败。
我们建议是首先要保护孩子的这种自信心,甚至在我们之前实验室有专门做这个口吃矫正的时候,我们是很注意去避免去纠正发音。包括我们在做这种英语学习课程的时候,早期对孩子的这个语音上我们都不会去做纠正,等孩子发错音的时候,你不要说“不对,你这样不对。你没听懂,你看妈妈怎么发。”这个示范实际上是很打击孩子自信心的,他说错了没有关系,你说“对。”然后你再把正确的说一遍就OK了。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苹果叫apple,或者英音和语音还有一点不一样,但是孩子如果发错了发成了“anpple”或者“angpple”,家长没有必要告诉他说“你不对,你这个发音不对,你听妈妈应该怎么说,你看妈妈的口型。”这样过度的纠正确实会打击到孩子,最后孩子都哭了,然后家长可能还在试图纠正他的发音,这个学习的过程是很挫败的。然后当孩子发音错误的时候,妈妈只要说“你说的很棒,这就是apple。”你这样多说几次正确的发音,慢慢的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他就会跟着你去学习或者你也可以鼓励他“你说的很对,你看看妈妈也会哦,妈妈也会这样说apple。”然后你把正确的发音多重复几遍给他听。
所以综合上面两个问题,会发现五六岁的宝宝妈妈,包括我身边的朋友都会开始对这个入学适应有一点点小小的焦虑,实际上爸爸妈妈不需要太过焦虑,然后有人问我说是不是要提前给孩子上一些学前班,准备入学,要不然怎么适应一年级的课程。
我是觉得这个过程家长一定要放轻松,当然我们在行为习惯上要让孩子慢慢地适应,让他慢慢的有一些自我管理的能力,慢慢的养成一些学习的习惯。但是在知识储备上家长不需要太着急,让孩子去学数学或者学拼音或者学认字,这些知识积累上是不需要太着急的,因为一年级的学习内容是很简单的,但是学习习惯更加重要!以及包括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
如果大概孩子还没有开始进入一年级,进入正规学习的这个轨道,我们就让他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他学习是一件很受挫败的事情,那么我们可能在这个学龄前的准备是一个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有一个轻松的心态,然后告诉他学习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获得很多知识,我们会在学校里认识很多朋友。学校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快乐的体验,不要让这个知识获得的挫败感让他影响到对整个学习的态度。
以上呢,是我对五岁左右宝宝妈妈们问题的一个回复,将来会进入学龄前的妈妈也希望你们能够有一个放松的心态。大家更多的欣赏孩子的一些优点,也不断的去发现他们每一天的一些小小的进步,我们也真的是用一些具体的鼓励的方式,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让他们也意识到每天的学习和进步,对于自己来说都是一个很快乐的收获和成长。这样的话,我想孩子们到了小学的时候也会有一个很快的适应过程,能够从幼儿园的状态转变到学习的状态中去。
作者:汐咕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在读博士,《最强大脑》科学家团队核心成员,项目策划,出题人,酷爱烧脑的超级学霸!
欢迎加入三个好妈妈的交流分享群,和上千爸爸妈妈一起快乐育儿,在评论区回复“爸妈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