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是阅读能力的启蒙期,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主动找书看

文 / 奶爸的带娃经
2020-02-21 02:11
"

在各大育儿的论坛中,经常看见家长有这样的留言:

我家孩子不喜欢看书,基本从来都不看书,平时最喜欢的就是玩,只要一拿起书,看没超过2分钟,就开会吵吵困了、吵吵无聊。眼看就要上学了,这样的状态很让人担心,现在学校的教育还非常看重孩子的阅读能力,不会阅读,可能连升学都成问题,做家长的改怎么办?


学龄前是阅读能力的启蒙期,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主动找书看


类似的留言还非常的多,孩子有同样情况的家长,都非常的焦虑,孩子只知道玩,对读书却从来都不感兴趣,在家里,不是玩手机就是玩玩具,玩游戏。在日常的生活中,大部分孩子对于电子产品,接受能力都非常的强,但是对于传统的纸质书类孩子们都是很少能接触到。


学龄前是阅读能力的启蒙期,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主动找书看


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下降,在当今也是公认的问题,同时也是必然的现象,那么家长们改如何改变孩子的这种现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吧。

什么是阅读能力呢?并不是说自己能看明白就是阅读能力,而是通过自己阅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给别人,才是真正的阅读能力。

像爷爷一辈的老人,因为物质上的匮乏,只能通过看报纸来获得社会上的新闻,当爷爷看过报纸上的新闻后,然后把报纸上的内容,用讲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别人,这就是阅读能力的体现。


学龄前是阅读能力的启蒙期,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主动找书看


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阅读能力的体现也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幼童和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重在培养,让孩子养成初步的阅读能力,锻炼孩子能够阅读一些内容比较浅显的绘本或者书报,在孩子读完后,只要能大概正确的理解内容就可以,不用要求孩子有深入的理解。

当然如果能在这时候细分就更好了,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来划分,找一些跟年龄对应的内容来锻炼,当然对于喜欢阅读的孩子来说,对内容的理解要更加深入一些了。


学龄前是阅读能力的启蒙期,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主动找书看


下面我们来看看对孩子来说初步的标准都有哪些:

第一点、认字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能够掌握3000左右的常用字。这些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会讲。

会读,指的是能够准确的读出字的发音,并且能正确的说出字的形体,还要学会正确的拼音注音,还能区分出同音字的区别。

会写,能用正确的笔画写出字,还要知道偏旁部首是什么,书写也要端正和美观。

会讲,能够清楚的说明字的意思,以及词语的意思。

孩子每个字,都能熟练掌握这3个内容,就能在阅读的同时,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含义。

第二点、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核心,而理解能力需要理解词语的含义、句子的含义以及整个段落中的含义,最后能说出全面的中心思想并且加以概括。

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年龄整正比,对于孩子的要求也要从简到难,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在阅读完一篇故事后,能够简单复述出故事的内容就可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要求就要高一点,在读懂的基础上,还要对文章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并且划分段落分清楚内容的主次关系等。


学龄前是阅读能力的启蒙期,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主动找书看


第三点、阅读时长

在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就要规定阅读的时间,因为读书的时间和理解能力成正比,也就是孩子对文章内容能完全理解,才能坚持读下去,如果阅读的内容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那孩子可能看一小会就放弃了。所以在给孩子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和孩子的理解能力相对应的内容。

第四点、工具书的使用

对于小学生来书,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因为孩子的认字量有限,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或者是生僻字。如果会用工具书,通过自己的查找不仅能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还能通过查找的过程加深印象。

阅读,是孩子必须的一项技能,孩子通过文字获取信息,而且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需求来自由调控阅读的节奏和时间。而阅读也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有声的朗读,另外一种是无声的默读。

好了,相信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于阅读有一定的了解了,阅读的重要程度也心里有数了,那么作为家长。


学龄前是阅读能力的启蒙期,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主动找书看


我们要如何来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呢?针对学龄前的孩子们重点说一下。


第一点、家长要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坚持每天都陪孩子阅读

在雪碧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家长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家长每天都要给孩子讲故事,并且不能间断,一定要坚持每天打卡阅读。

老师说,坚持固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是在有意识的初步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为以后阅读和学习打下基础。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很重要,这是让孩子从被动读书到主动看书的不可或缺的步骤,当孩子养成主动看书的习惯,以后孩子就会主动去学习,让家长少操心。

第二点、家长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逐渐为孩子提升难度

从开始单纯的讲故事,慢慢的可以在讲完故事后,让孩子讲出故事的大概意思;再提升难度,让孩子注意故事中的小细节,并且在故事讲完后,根据故事中的细节向孩子提问,需要让孩子说出正确的答案。

这个步骤是逐渐提升的,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家长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锻炼孩子理解能力和记忆力,虽然只是听故事,但是这是为孩子将来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学龄前是阅读能力的启蒙期,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主动找书看


第三点、通过故事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的家长认为,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天生的,其实不然,通过后天锻炼也可以练就一身逻辑思维。大家可不要小看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因为逻辑思维囊括所有学科,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逻辑思维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家长通过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带孩子一起分析绘本故事中的脉络、层次以及人物关系等,帮助孩子梳理好故事的前后关系以及人物的前后关系。

第四点、家长一定要找适合孩子当前年龄段的读物,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太难的内容,孩子阅读不明白,就会很沮丧失去信心,降低了阅读的兴趣。太简单的内容孩子读起来太轻松,就会产生自满,觉得自己非常厉害过于自信。所以一定要选择和年龄段以及个人能力相当的内容。

当孩子逐渐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家长就可以开始培养孩子认字的能力了。这个能力也是需要一个过程,开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家长用手指读,手指放在字的下面边读边指,让孩子知道读到了哪里,哪里需要停顿。

当孩子掌握规律并且认识一些基础的字之后,就可以进行点读,一个字一个字的来进行点读,这个过程,虽然大部分字孩子依然不认识,但是通过点读的过程,会给孩子加深印象,日积月累之后,家长会发现,孩子认识的字突飞猛进。孩子的认字能力提升了,阅读的兴趣就会更加的浓郁。


学龄前是阅读能力的启蒙期,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主动找书看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一点,阅读能力是逐步提升的,并且整个过程非常的漫长,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另外家长可以在家中给孩子设置一个阅读角,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读书氛围。最好家长也要养成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习惯,身体力行的给孩子做示范,去熏陶孩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