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孩子如何防疫?孩子保护攻略全解读
自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流行,尤其随着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中招,非常焦虑,内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吃野生动物,那么应该吃什么?营养如何保证?不出门,如何通风换气?要洗手,什么时候洗?怎么洗?家长生病了怎么办?是否还能继续照顾孩子?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去哪个医院挂哪个科的号?怎样才能缩短医院停留时间,尽量少接触人?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笔者将针对家长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指导家长做好家庭防护,共同护卫孩子的健康。
不吃野生动物,营养如何保证?
据目前研究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源于蝙蝠,然后通过穿山甲等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的数量及种类是目前不明确的。现今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刚刚进入人们的视线中,还有不计其数的不明病毒及其他病原菌尚未被认知。所以,家长不食用野生动物,也不要让孩子接触。

有的人认为这些“野味”营养成分更高,这是错误的认知,带来的后果就是现在我们面临的疫情。已被驯化的牲畜如鸡鸭猪牛羊肉的营养价值并不输于那些“野味”。营养均衡对于儿童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每日应该适当进食高蛋白食物、新鲜洁净的蔬菜水果、奶制品(牛奶、酸奶),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鱼肝油等。所有食物要充分熟透后才能食用,荤素搭配得当。
儿童佩戴口罩有哪些特殊要求?

呼吸道飞沫是主要传播途径,近距离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所形成的带病毒飞沫极易被感染。最有效的防护措施是戴口罩,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脸型大小选择合适的儿童N95防病菌口罩。但是,戴口罩对于儿童来说实属不易,有的孩子就是拒绝戴口罩怎么办?给家长建议几个小点子:(1)做游戏,角色扮演,如戴口罩的公主等;(2)DIY,与孩子一起为口罩贴个小粘贴等等,增加新鲜感、参与感;(3)设计父子、母女口罩,感受亲情。
儿童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婴幼儿潮气量小,佩戴口罩易造成呼吸不畅、缺氧,因此小于3岁的孩子尤其是新生儿不适合佩戴口罩。家中如果有不适合佩戴口罩的孩子,那么家中其他的家长一定要佩戴口罩,以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孩子。
洗手,对于儿童比成人更重要
病从口入,手卫生对儿童来说更是尤为重要。很多孩子喜欢吃手,咬玩具,用手抓东西吃,有时家长抱孩子的时候,孩子还会咬家长的衣服。家长们不仅要注意饭前、便后洗手,还要在孩子接触不洁物品后也洗手,不仅给孩子洗手,家长也要洗手。用流水洗手,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对于大孩子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利弊,或者奖励政策,养成孩子自觉洗手的好习惯。
如何消毒?
目前对于2019-nCoV的理化特性尚缺乏了解,但可参照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在体外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室温24 ℃下在尿液中可存活10 d,在腹泻患者的痰液和粪便里存活5 d以上,在血液中存活约15 d,在多种物体表面可存活2~3 d;病毒对温度敏感,37 ℃可存活4 d,56 ℃ 90 min或75 ℃ 30 min能灭活病毒;75%乙醇(5 min)可使病毒失活;紫外线(1 h)、含氯消毒剂(5 min )和乙醚(4 ℃条件下24 h)均能杀灭病毒。氯一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孩子的玩具、餐具、衣物等物品,每天进行消毒处理是必要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每日需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和紫外线,对酒精及含氯消毒剂敏感。有的家庭有高温消毒机,这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如果没有,家里配备一台紫外线灯,也是有帮助的。使用紫外线时需要注意,紫外线对皮肤有损害,也有脱色的作用。一些易脱色、贵重物品及植物要避免紫外线消毒。应用酒精消毒也可以,但要注意酒精容易着火。含氯消毒剂也适用,但是需要注意使用84消毒液不能同时使用洁厕液,两者混合可产生有毒的氯气,已有儿童氯气中毒的报道,请一定要注意!
病毒无孔不入!飞沫可黏附在外衣、外裤、帽子、手套、头发等处,均有可能有病毒附着。如家长从事的行业接触人群较杂乱,回家后,尽量将外衣等脱在指定的房间,及早清洗或消毒,洗澡后再接触孩子。另外皮包、钱包、钱币、手机等均可附着病毒。可在门口配备酒精,将带入屋内物品提前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如何通风换气?
气溶胶是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家里每天保证充足的通风换气,有利于降低空气内气溶胶含量。每日每个房间轮流通风2~3次,每次开窗通风30分钟到1小时。房间通风时将孩子转移到其他房间,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风时孩子受凉。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时,空气质量较好,此时通风换气为佳,且这时候气温升高,阳光充足,通风时室内温度不至于下降太低。晨起开窗通风的做法是错误的。晨起时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含量较高,空气质量并不好。打喷嚏后可有气溶胶的形成。成人可用弯曲的手肘掩盖口鼻,但大部分的儿童是无法做到的。当儿童打喷嚏后,可以开窗户通风换气同时孩子转至其他房间。有的家庭不方便开窗通气,也可选用新风空气净化器。
排泄物如何管理?
排泄物包括粪便、尿液、眼泪、鼻涕等。大孩子上完厕所后一定要及时冲净马桶。小孩子需要应用纸尿裤的,家长给孩子换下纸尿裤后,要先扔掉纸尿裤、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后再接触孩子或孩子的衣物等。避免将病毒从粪便中带出。同样,孩子的眼泪及鼻涕要及时清理,避免造成衣物玩具污染。
家长生病了怎么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具有传染性,避免与其接触也是重中之重。将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做好隔离为管理传染源的重要手段。如果家长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因为怕被隔离拒绝就医,这就成了隐患。如果他是一个轻症患者,自认为其仅仅是普通感冒,正常接触人群,就会造成疾病传播。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后,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即传播途径。目前明确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及消化道传播尚不明确。也就是说,病毒从患者体内排出后,可存在在各种地方,孩子的周围可能就有病毒的“潜伏”。所以如果家长或儿童看护者出现不适症状,就要避免接触儿童,早日就诊。
孩子生病了怎么办?

孩子生病了,需要去医院吗?去医院担心被传染,不去医院担心耽误病情。孩子生病是无法避免的,但并不是只要发烧了,咳嗽了,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多数情况下,接触传染源,存在传播途径的情况下,才可能会感染。
在孩子没有接触可疑患者的前提下,出现了发热,咳嗽,可能只是普通的感冒,可以先给孩子用些常见的感冒药物,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抽搐时,需要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出现了呕吐、腹泻,不伴有呼吸系统症状时,可能只是胃肠炎,这时需要应用胃肠粘膜保护剂及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注意不要使用止吐药。在孩子呕吐严重的时候,尽量不要喂东西,此时进食会呕吐更加严重,要空腹一段时间后,以少许米粥逐渐喂养。如果孩子呕吐、腹泻较严重,出现尿少、泪少、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等表现,需及时就医。如患儿腹痛剧烈,不要给孩子应用止痛药,因为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而应该及时就诊除外外科疾病。
如果孩子接触过可疑人群,且出现呼吸道症状,特别是呼吸频次增多、呼吸困难,或者是消化系统症状伴有呼吸困难等,要有固定的陪护人员携带去定点医院就诊,完善胸部CT及病毒核酸检测。在未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前,陪护人员不要换人。
慌乱解决不了问题,从容面对方是良策!相信家长如果能做到以上各点,孩子就有了超人妈妈、超人爸爸,他就有了“安全伞”的保护。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