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0月龄~ 6龄婴儿喂养指南
纯母乳喂养
母乳是6个月龄之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所含的营养物质齐全,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合理,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非常适合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母乳喂养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使母亲能悉心护理婴儿,并可促进母体的复原。同时,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不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应首选用纯母乳喂养婴儿。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
应按需喂奶,每天可以喂奶6次∼8次以上。最少坚持完全纯母乳喂养6个月,从6个月龄开始添加辅食的同时,应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最好能到2岁。在4月龄∼6月龄以前,如果婴儿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在分娩后7天内,乳母分泌的乳汁呈淡黄色,质地黏稠,称之为初乳;之后第8天∼14天的乳汁称为过渡乳,两周后为成熟乳。初乳对婴儿十分珍贵,其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对婴儿防御感染及初级免疫系统的建立十分重要。初乳中微量元素、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比成熟乳要高得多。初乳也有通便的作用,可以清理初生儿的肠道和胎便。因此,应尽早开奶,产后30分钟即可喂奶。尽早开奶可减轻婴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
如果顺利分娩,母子健康状况良好,婴儿娩出后应尽快吸吮母亲的乳头,以获得初乳,并具有刺激泌乳的作用。开奶时间愈早愈好,正常新生儿的第一次哺乳应在产房开始。刚出生的婴儿觅食和吸吮反射特别强烈,母亲也十分渴望看见和抚摸自己的婴儿。故当新生儿娩出断脐和擦干羊水后,即可将其放在母亲身边,与母亲皮肤接触,加强情感刺激,并让婴儿开始分别吸吮双侧乳头各3分钟∼5分钟,可吸吮出初乳数毫升。
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家长应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适宜的阳光会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制剂,尤其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节,这种补充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尤为重要。
纯母乳喂养婴儿也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在北方寒冷的冬春季或南方的梅雨季节,婴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少,单纯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严重的可发生佝偻病,临床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和骨骼的变化。
如何给婴儿补充维生素D?
提倡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晒太阳。对于早产儿、双胞胎、冬季或梅雨季节出生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及时补充维生素D。正常母乳喂养婴儿应每日喂以维生素D400IU∼800IU(南方400IU∼600IU,北方600IU∼800IU),早产儿也要加至每日600IU∼800IU;对于每日口服维生素D有困难者,每月给婴儿口服一次维生素D50000IU∼100000IU。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应首选使用适合0月龄∼6月龄婴儿的婴儿配方奶粉,因为国家婴幼儿奶粉标准(GB10766-97)中规定这种奶粉中每百克应添加200IU∼400IU的维生素D。
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如乳母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障碍、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建议首选适合于0月龄∼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粉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婴儿。婴儿配方食品是随食品工业和营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除了母乳外,适合0月龄∼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食品,人类通过不断对母乳成分、结构及功能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以母乳为蓝本对动物乳进行改造,调整了其营养成分的构成和含量,添加了多种微量营养素,使其产品的性能成分及含量基本接近母乳。
人工喂养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人工喂养时,要为婴儿选择合适的奶瓶(含奶嘴)。奶瓶及奶嘴的清洗、消毒一定要彻底,并使用清洁饮用水调制婴儿配方食品。由于婴儿的肠胃发育尚未完善,无论使用哪一种代乳品,都应该严格按相应的冲调原则操作,否则很容易引起婴儿腹泻或其他健康问题。选用配方奶粉喂养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奶粉冲调说明,严格按照说明上注明的水与奶粉比例、冲调程序等进行冲调。
奶的温度要适宜,不宜过热或过冷,母亲可将调好的奶液滴几滴在自己手腕内侧或手背,以不很热为合适。
每次喂奶时间为15分钟∼20分钟,不宜超过30分钟。喂奶时应把奶瓶垂直于嘴,若奶嘴有两孔时,两孔对着两侧嘴角,使奶嘴处充满奶液,以免婴儿吸入很多空气而引起腹胀、溢奶。
每次喂奶结束时,奶瓶中应有剩余奶,以便观察食入奶量并确认婴儿是否喝足。婴儿喝完奶后,需要对婴儿拍背排气。
两次喂哺间隔一般在3小时∼4小时,每次喂奶不必强求婴儿把奶瓶内的牛奶喝完。剩余的奶汁应立即处理掉,并及时清洗奶瓶,避免细菌生长。
若发现婴儿对牛奶有过敏反应,如腹痛、湿疹、荨麻疹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在医生指导下改用其他不含牛奶的代乳品。
6月龄~12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从6月龄开始,需要逐渐给婴儿补充一些非乳类食物,包括米粉、果泥、菜泥等泥煳状食物以及软饭、烂面,切成小块的水果、蔬菜等固体食物,这一类食物被称为辅助食品,简称为“辅食”。添加辅食的顺序为:首先添加谷类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其次添加蔬菜汁(蔬菜泥)和水果汁(水果泥)、动物性食物(如蛋羹、鱼、禽、畜肉泥/松等)。建议动物性食物添加的顺序为:蛋黄泥、鱼泥(剔净骨和刺)、全蛋(如蒸蛋羹)、肉末。
辅食添加的原则是:每次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辅食种类,由泥煳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建议从6月龄时开始添加泥煳状食物(如米煳、菜泥、果泥、蛋黄泥、鱼泥等),7月龄∼9月龄时可由泥煳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如烂面、碎菜、全蛋、肉末),10月龄∼12月龄时,大多数婴儿可逐渐转为以进食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
婴儿的辅助食品形式有哪几种?辅助食品是指在转乳期内所给婴儿吃的食品,过去常称为断奶食品。断奶是指婴儿由单纯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完全给予母乳以外的食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乳及乳类食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是不能断掉的。因此,为了避免误解,现在多称为辅助食品。提供婴儿营养的辅助食品形式有三种:液体食物、泥煳状食物、固体食物。
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膳食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婴儿6月龄时,每餐的安排可逐渐开始尝试搭配谷类、蔬菜、动物性食物,每天应安排有水果。应让婴儿逐渐开始尝试和熟悉多种多样的食物,特别是蔬菜类,可逐渐过渡到除奶类外由其他食物组成的单独餐。随着月龄的增加,也应根据婴儿需要,增加食物的品种和数量,调整进餐次数,可逐渐增加到每天三餐(不包括乳类进餐次数)。限制果汁的摄入量或避免提供低营养价值的饮料,以免影响进食量。制作辅食时应尽可能少糖、不放盐、不加调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为什么给婴儿的食品中要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
我国成人高血压的高发与食盐的高摄入量有关,要控制和降低成人的盐摄入量,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而且控制越早收到的效果会越好。给婴儿的食品中少放糖的目的是为了预防龋齿。婴儿的味觉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对外来调味品的刺激比较敏感,加调味品容易造成婴儿挑食或厌食。
1岁~3岁幼儿喂养指南
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幼儿食物的选择应依据营养全面丰富、易消化的原则,应充分考虑满足能量需要,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以保证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增加铁质的供应,以避免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鱼类脂肪有利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可适当多选用鱼虾类食物,尤其是海鱼类。对于1岁∼3岁幼儿,应每月选用猪肝75g(一两半),或鸡肝50g(一两),或羊肝25g(半两),做成肝泥,分次食用,以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量。不宜给幼儿直接食用坚硬的食物、易误吸入气管的硬壳果类(如花生)、腌腊食品和油炸类食品。
如何安排1岁∼2岁幼儿除乳类以外的膳食?对于1岁∼2岁幼儿,建议每日膳食安排:可选蛋类、鱼虾类、瘦畜禽肉等100g,米和面粉等谷类食物100g∼125g,用20g植物油烹制上述食物。选用新鲜绿色、红黄色蔬菜和水果各150g,以果菜泥、果菜汁或者果菜末的形式喂予幼儿。
如何安排2岁∼3岁幼儿除乳类以外的膳食?对于2岁∼3岁幼儿,建议每日膳食安排:选蛋类、鱼虾类、瘦畜禽肉类等100g,米和面粉等谷类食物125g∼150g,用20g∼25g植物油烹制上述食物。选用新鲜绿色、红黄色蔬菜和水果各150g∼200g。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学龄前儿童开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活动,模仿能力强,兴趣增加,易出现饮食无规律,吃零食过多,食物过量等问题。当儿童受冷受热,有疾病或情绪不安定时,其消化功能易受影响,可能会造成儿童厌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所以要特别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学龄前儿童是培养良好饮食行为和习惯的最重要和最关键阶段。帮助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合理安排饮食,一日三餐加1∼2次点心,定时、定点、定量用餐;
(2)饭前不吃糖果、不饮汽水等零食和饮料;
(3)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吃饭前不做剧烈运动;
(4)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匙,既可增加孩子进食的兴趣,又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5)吃饭时专心,不边看电视或边玩边吃;
(6)吃饭应细嚼慢咽,但也不能拖延时间,最好能在30分钟内吃完;
(7)不要一次给孩子盛太多的饭菜,先少盛,吃完后再添,以免养成剩菜、剩饭的习惯;
(8)不要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或经常吃汤泡饭,这样容易稀释消化液,影响消化与吸收;
(9)不挑食、不偏食,在许可范围内允许孩子选择食物;
(10)不宜用食物作为奖励,避免诱导孩子对某种食物产生偏好。家长和看护人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有赖于父母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培养。学龄前儿童对外界好奇,注意力易分散,对食物不感兴趣。家长或看护人不应过分焦急,更不能采用威逼利诱等方式,防止孩子养成拒食的不良习惯。还应注意的是,此时儿童右侧支气管比较垂直,因此要尽量避免给他们吃花生米、干豆类食物等,以防造成异物塞入气管。此期的孩子20颗乳牙已出齐,饮食要供给充足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要教育孩子注意口腔卫生,少吃糖果等甜食,饭后漱口,睡前刷牙,预防龋齿。
每天进行充足的户外运动。儿童青少年每天进行充足的户外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和耐力,提高机体各部位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保持健康体重,预防和控制肥胖,对某些慢性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户外运动还能接受一定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保证骨骼的健康发育。
如何避免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减少静态活动时间,以改善健康状况,促进心理健康并保持健康的体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最好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运动。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也许不能有连续的60分钟用来锻炼,可以通过每天3∼6次,每次1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短时间锻炼积累。在闲暇时间限制静态活动(例如看电视、看录像、玩电子游戏等)很重要,应该用需要更多活动的事情代替。
鼓励参与家务劳动。除了进行必要的运动外,还要鼓励儿童青少年参与家务劳动。家务劳动有利于培养责任感,有利于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德,有利于锻炼意志和毅力,有利于养成勤劳的作风和培养劳动技能,有利于增强智力,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有利于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培养交往能力,有利于调节家庭气氛、协调家庭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0名少年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失业率、犯罪率、离异率、心理疾病率往往要比爱干家务的孩子高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