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我国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严重不足!
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担忧!
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不足
远视储备的下降,就是近视的早期预警信号。 根据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普查数据,我国幼儿园(六岁组)近视率为14.5%,这其中还不包括暂未近视但远视储备已明显不足的幼儿。这部分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压力一大,会很快发展为近视。什么叫远视储备?王超英介绍,婴儿出生后,眼睛处于远视状态,眼轴较短。随着生长发育,孩子的眼轴逐渐延长,至十二岁时达到正视状态,医学上称这个过程为眼球发育的正视化。正常情况下,学龄前儿童眼球大概有2-3个屈光度的远视储备,以备逐渐由远视眼发育达到正视眼。近年来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不足的趋势越来越明显。4-5岁
210~220度远视
6-7岁
175~200度远视
8岁
150度远视
9岁
125度远视
10岁
100度远视
11岁
75度远视
12岁
50度远视
呼吁!
由于各地区、各单位使用的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不统一、兼容性差,特别是0-6岁儿童电子档案与中小学生电子档案,不能顺畅对接;有些地区甚至还在使用人工普查、手工录入的传统方式。这些都会造成视力筛查信息采集的唯一性、高效性和安全性存在隐患。他建议,由国家统一制定全国通用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系统,并免费提供给各地相关单位使用。如果在全国推广的条件尚不具备,可以先在部分省市试点先行。
行动!
谈及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流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王超英指出,制定科学、可行的普查流程规范是关系到这项工作能否有效持久开展下去的关键之一,也关系到防控方案的精准化制定等工作。为此,国家在2018年10月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2019年1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发表了《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流程专家共识》,这些都对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王超英介绍,石家庄市乃至河北省的做法是,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普查前,对所有普查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普查中,每日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马上找原因并加以纠正;普查后,组织专项督导检查活动。这些普查前、中、后各环节所有工作均有记录、可追溯,这些措施保障着普查工作的严谨、持久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