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你好未来人类》:哪有零起点的神童!学龄前家长何去何从
自从当了妈后,才发现教育界隔三岔五在改革,最早关注是2018年末,由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的《中小学减负措施》。
随后2019年时,在还没参透“大语文”概念的时候,教育部主编温儒敏又对语文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几乎更换了三分之二的语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的古诗词就有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幅将近80%。
而在最近的8月27日,又提出“小学起始年级严格按照零起点教学”。

每次教育界一有新动作,都会引起宝爸宝妈们的广泛关注,这次也不例外。
对于“零起点”的说法有家长赞同:就该零起点,保护孩子的天真烂漫,符合儿童的生长规律,希望坚持到底。
也有家长直指病灶:应该让外面培训机构一律不准接受一年级以下的孩子上文化课,让老师零起点教,如果老师拼音一个月就教完了,直接让孩子每天阅读,不认字和拼音怎么读,放学回来作业多的写到睡觉,真的零起点到时候哭的是家长。
更多的则是吐槽:我就是坚持零起点的家长,幼儿园就是玩,结果孩子上一年级考了倒数第一,各方面都很自卑,零起点就意味着你的娃就是后进生,我现在就拼命在给娃补课,竞争压力太大,不想让娃长大骂我。

纪录片《你好未来人类》的另一种教育
今年5月的时候,有一部纪录片《你好未来人类》看得我“虎躯一震”,该片的制作人兼总导演陈一佳是路透社北美地区唯一的华人财经女主播,常年在美国工作和生活。

为了知道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未来的的社会需要孩子具备怎样的能力,陈一佳走访了美国、以色列、肯尼亚、英国和中国5个国家。
这部纪录片看得我热血沸腾,当时的我以为找到了教育的最佳方式,没想到时隔不到3个月,“零起点”又把我打回了原形,让我一脸蒙圈。
陈一佳的儿子北北刚4岁,明年要上学前班,可他现在的日常却是在纽约的天才妈妈辅导中心不停刷题、做各种训练和测试,陈一佳直言:根本没有所谓的神童,有天赋的小朋友都刷题。

在走访美国康州的一家私立高中博特纳寄宿学校时,董事长直言不讳:美国大学升学,有个约定俗成的加权法,加权最高的是体育特色。在入学时,学校就会充分考虑你能给学校,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
有权人家的孩子可以带来社会资源,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带来财富资源,如果都没有,至少在体育或某一方面能力特别突出,比如数理化竞赛冠军。

在公立学校培养基础工作人员,私立学校培养精英的美国,只有26%的学生能进入私立学校,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没有从小100%的努力,你连门槛都摸不到。

在以色列,陈一佳采访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他有4个孩子,3个女儿都是高学历心理学家,儿子是物理学家,他还告诉他的12个孙子孙女:你们的学业从幼儿园开始,从获得博士学位才算结束,没什么可商量的。

在参观各种幼儿园和学校时,我们更是发现以色列全民教育名不虚传,从国家到学校到家长,所有人都认同“孩子应该从小多学习知识”。
在幼儿园,孩子从2岁半开始上各种数学、物理、英语课,而且每个老师都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
数千年来,由于犹太人族群特殊的历史原因,他们对知识的追求一直保持着高度热枕,他们始终相信生命可以被杀害,财富可以被掠夺,但学过来的知识永远不会都不会被磨灭。

在肯尼亚和英国,家长们同样为了孩子的教育不遗余力。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60%的人生活在占地6%的贫民窟附近小学,只有极少数学生来自中产阶级,其他绝大多数甚至都支付不起课本费。
而与我们想象中相差甚远的中产家长,为了拓宽孩子的视野,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哪怕是电脑电视这类对他们而言极其奢侈的投资,家长咬咬牙也会给孩子买。

而在英国,几个月大的孩子就已经开始使用电子产品,上学后则人手一台平板。
- 用3D打印技术学历史;
- 自拍视频发表自己看法到平台,学会网络评论和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 用最前沿高科技设备感受观察学习天体知识;
- 看五脏六腑如何维持人体生命系统;
- 用设备记录运动成果;

因为看见,因为最直观的感受,所以更有参与感,更有活力。

到底什么才是零起点
再回到开头所说的“小学新生严格按照零起点教学”,吕玉刚强调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小学起始年级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坚持零起点教学。
然而现在再回顾了一遍《你好未来人类》后,我们不难发现全世界要追求学术的孩子和家长,根本就没有完全零起点教学的理念,没有家长会放任自己的孩子在学前保持白纸一张。

尽管在学前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被迫刷题,但让孩子进行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实践,是所有人的共识。
至此,对于零起点的概念,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对于我而言,所谓的“零起点”,本意上应该是指儿童不应该提前进入以掌握教材知识点为目标的学习状态中,更不是机械式重复的刷题。
比起更多中国孩子抢跑,疯狂刷题式学习拼音、汉字、数字、单词,欧美国家的孩子更注重的是启蒙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龄前的他们很少有作业,但所经历的头脑风暴却不比任何一个孩子少,他们的作业都在讨论、观察和各种新奇的实验里。


“零起点”新规,我们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
小学作为正式教育的起点,不管对学生还是家长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每次的考试都检测着家长的耐性和焦虑性,如何把握心态,保持家长和孩子成绩之间的平衡,是每个家长的难题。
- 一、“零起点”不代表“零习惯”
小学是我们家长辅导作业发病的高发期,在低年级时,也许家长还能安慰自己刚上学没关系,引导几天就可以了。
可在孩子第N次做作业时玩橡皮泥、转笔、发呆、挠头。挠墙,从8点磨到9点,再从9点蹭到10点,作业本上依旧空白一片,任凭家长耐心多好,都会被摧毁,于是鸡飞狗跳的一幕就难以避免。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写作业时错误还不是最担心的,实在不会多学几遍也就慢慢会了,态度则是最致命的,不会还不学,不会还不听,不会还摸鱼,简直就是忍无可忍。
也因此不少对于“零起点”的家长都误会了一个概念,教学零起点并不代表学习习惯零起点,专注力、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意志力这些与学习息息相关的东西并不会因为上了小学就自动拥有了,而是需要从小培养。
纵观不少学霸,我们不难发现决定孩子成绩的,大多不是学的早,而是学习习惯的差异。

- 二、抢跑不等于抢学
自从“赢在起跑线”这样一句不知来源的口号一出,抢跑成了每个辅导机构的热词,家长们的羊毛被薅的心甘情愿并且乐在其中。
前段时间河南天价辅导机构23万,结果物理考了2分的新闻让人大跌眼镜,也让不少家长对辅导机构有了改观,比起辅导机构,家庭教育同样不可或缺。

语文方面:随着大语文概念的突出和小学教材的大幅改编,不少家长发现年级越高,阅读速度、知识面和文化底蕴的优势越来越凸显,
我翻了翻小学一年级阶段的课本,无非就是拼音和简单文字,如果学龄前都学完了,不就是公开支持孩子上课摸鱼?
也因此对于学龄前孩子,与其让死记硬背拼音文字,不如多阅读,多熏陶古诗词,随着年级上升学业加重,作文和阅读理解将是语文最大的难题,肚子里越没墨水,写作业越痛苦。

数学方面:不得不说教材很符合零起点的教学方式,就小学的这点数学计算题,我带4岁的女儿去几趟超市她都已经能算的明明白白。
但有这样一个研究,通过搜集高年级孩子在日常作业以及考试中的错题后统计发现,错误率最高的是20以内的加和退减位,尤其是“5+7,5+8”这类小学一年级的内容。
还有一个最近很让家长诟病的问题,数学不再是单纯的数学,偏题怪题的题型能让学生和家长怀疑人生,比如这样的:


这已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文字游戏,又回到了起点,如今的教学越来越多的是考验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能力和专注力,别再以为刷算术题,5分钟能算100题,数学就能得高分了,时过境迁,我们需要跟上时代变化。
比起刷题,我宁愿让孩子多做做专注力和锻炼逻辑思维的游戏,比如找不同,迷宫,将数字或字母按顺序连起来,汉诺塔、舒尔特方格等,都是公认有效,孩子又喜欢的方式。

英语方面:我一直不太赞同英语一定要按照字母-单词-阅读的顺序,对于年幼的孩子,比起文字,对于语言更敏感,就像孩子牙牙学语,我们也不会从拼音开始教,而是每天对孩子说话,孩子自然也就慢慢学会了。
同样的,英语比起写和读,语境熏陶效果反而更好,也许在低年级优势并不明显,然而到了高年级,孩子的综合能力提升会显著高于死记硬背的那些孩子,阅读理解、感知能力和输出能力完全不用操心。

- 三、报班要乘早
如今兴趣辅导班如雨后春笋,然而有需求就有市场,我也从原来的“报班不如给孩子玩泥巴”的心态,
在我原来的概念里,兴趣班就是掏家长的钱包、压榨孩子的兴趣、还我一个机器人,然而在一次空手道和舞蹈尝试课后,女儿竟然很开心,虽然她还不懂什么是空手道,什么是舞蹈,但她说自己玩的很开心,都是以前没玩过的。
在学龄前,孩子有大把的时间,这个阶段他的兴趣和天赋也会逐渐显现,正是启蒙和入门的好时候,只要孩子有兴趣,时间吃的消,我都会广撒网让孩子尝试。
兴趣是一项需要足够内驱力坚持的事,在学龄前,我会尽量满足学业外孩子的其他兴趣,但是上了学后,我也会尝试从宽度转变到深度,少而精,才会有充足的精力坚持。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有个快乐无忧的童年,然而社会需要发展,时代会变迁,我们无法阻挡时光前进,无法阻止孩子成长,让孩子只懂快乐和自由,对将来走上社会的孩子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这次的“零起点”教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零起点并不是不学无术,快乐也不仅仅只是玩泥巴,为梦想奋斗,比昨天更进步一点,在困难中获得成长,不断突破自己,发现更好的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这次的“零起点”教学,你怎么看呢?
——我是小皮育儿经,育婴师一枚,职场妈妈,带娃码字
——多平台优质原创作者,孕产、育儿、儿童心理研究爱好者
——孕育、带娃是当家长一生的事业,关注我,一起更轻松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