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心理主要是指哪方面?学校恐怖是指什么?多动综合征有哪些?
学龄心理卫生

学龄初期是指7~12岁这一时期。这时期,脑的重量在继续增加,同时,其他各种心理过程都得到增强,有意识的支配能力也加强了。这一切都为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提供了生理前提。从此,儿童开始以学习为主要活动。
儿童入学后,首先要培养儿童的正确学习动机和态度,更要引导儿童对学习发生兴趣使之成为日常行动。倘若孩子对入学缺乏认识和兴趣,家长靠恫吓或强制的办法,这不仅无效而且有害。孩子拒绝入学的原因很多,有的学校功课过难,教师过于严厉,或对学生的问题处理不当;有的来自家庭,如父母经常由于孩子完不成作业而打骂责备孩子,或由于家庭不和而导致孩子情绪不安苦闷。还有一种原因,孩子一进学校就不可克制地产生严重焦虑和恐惧,故拒绝入学。这叫“学校恐怖”,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治疗办法,首先要了解产生恐惧的原因和设法消除各种不良因素,针对孩子的特点,加以鼓励和引导。

初入学的儿童要照料自己吃饭、穿衣和整理书包等,不要事事依靠,或由别人代做。如果父母迁就、溺爱,或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过分的照顾,就会损害儿童独立性的发展,而养成懒惰和依赖性等不良个性品质。初入学的儿童,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按时上床、早起、上学和完成作业,这对养成遵守规则和纪律性都有好处。
现在家长和教师普遍关心的一种病,叫做多动综合征,这种病的核心症状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容易因外界影响而转移,故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治疗办法,应考虑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既要丰富多样,讲解时又要生动有趣,以吸引他们的注意。这种小孩在监督下,往往可以坐较长时间,要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纪律性。有些家长还不认识这种情况是病,往往采用鞭打办法,企图制止住小孩的调皮和爱动,强迫他们学习。在鞭打无效时,才考虑到病,而到医院就诊。孩子由于经常遭责打,养成胆怯、畏缩和自卑心理,也有的走向另一极端,就是说谎、逃学、破坏,甚至出现犯罪行为。家长责备打骂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限制孩子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对孩子要讲道理,循循善诱,并贯彻“奖惩原则”。
